因果自有輪迴,種因必有果報
善因善果,惡因惡果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自作自受,無人代替
因果不昧,善惡有報
人最難的就是遇到變故的時候,會浮躁,會傷心,甚至會做出一些讓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事情出來。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懂得,只宜靜守,不宜躁動。
這個社會為什麼會變得這麼浮躁?接觸到太多的誘惑,心裡有太多的慾望,犯了一個“貪”念。我們過去講“節慾戒怒”,人的慾望要節制,人的怒氣也必須要控制。如果一個人沒有很多的慾望——“我不要房子,大了還要大”“我不要車子,好了還要好”“我有了一個女兒,三個女兒,我還要生一個兒子出來”……就像我小時候隔壁有個鄰居,生了六個女兒,她一定要生個兒子,最後第七個終於生出一個兒子了,但是頭有點斜,講話有點口吃。
我們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就要節制慾望、戒怒,身體才會好。為什麼女人的壽命平均比男人長,因為要懂得,你想把家管得好,你必須要收斂,要安靜。
我們做人,人在哪裡並不重要,關鍵的是要解決問題。
我們在社會當中,面對人的貪念,要學會對治的方法。
所以我們更要學會對付自己貪心的方法,那就是要學會舍。一個人只要能夠有“舍”心,能夠捨去,叫“一舍解百災”。“舍”一定會“得”,這就叫“捨得”。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是覺悟者,把因果看得清清楚楚,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因此菩薩避免種因,而人先做了再說,造成這樣後果才來擔心,求菩薩保佑。等於菩薩考慮怎樣防火,眾生考慮怎樣滅火。所以“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然菩薩慈悲,普度眾生,告訴我們有舍才有得,有因必有過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不信因果,是一種僥倖心理。相信因果,才能防患於未然,行善積德得善果。
一個深信因果的人,不會做出兇惡的事情。因為他恐怕別人的指責和評論,也畏懼將來的報應和自食惡果。可是不信因果的人就沒有這份敬畏和慚愧心,他不相信前因後果、種因報果,做起壞事必然肆無忌憚。
他只顧目前的利益,而不考慮將來。甚至為了獲取現在的利益,不擇手段,再兇狠的方法他都敢冒險嘗試。假如社會上人人這麼做,天下豈不是要大亂嗎?所以這種心狠手辣的厚黑思想實在不能提倡。
只要不信因果的人越多,這社會上的問題就越複雜。不信因果的程度越強烈,社會上的問題也就越嚴重。看某一個地方的民俗好壞,只要看該區域的民眾是否深信因果就差不多了。
再者,深信因果的人不會貪圖占別人的便宜,因為他知道將來會因為眼前所佔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價。所以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占別人的便宜其實就是自己吃大虧。從長期的觀點來看,我們要保護環境,愛護自然,而不是一味的索取,百年入土之後仍給自己的子孫一片藍天白雲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