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天氣依然以悶熱為主,燥熱秋季,再像盛夏一樣飲食,身體很容易出問題。夏季主「長」,秋季主「收」,關於秋天飲食注意事項,有不少流傳下來的秋季養生之道。下面介紹飲食上應該注意的三大要點。
一、秋不食薑
在古代醫書中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薑;一日之內,夜不食薑。」生薑的好處雖然多,吃起來也有不少講究,季節和時間就是其中之一。由於生薑屬辛辣之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 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所以秋天以少吃薑為宜。所謂「夜不食薑」,則主要是因為生薑的辛溫發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症狀。
當然,這並不是說秋季就絕對一點也不吃,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此外,立秋後最好少吃或不吃辛辣燒烤之類的食品,比如辣椒、花椒、桂皮等。而可多進食些蜂蜜、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干口燥、肌膚失去光澤、腸燥便秘等身體不適症狀也能得到緩解。
二、秋瓜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但進入秋天後如果吃多了,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痛或腹瀉等症狀。這主要是因為,天氣轉涼,吃多了陰寒性質的瓜果腸胃會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腸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壞肚」,提醒的是在秋天裡瓜類水果要少吃,但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只要不過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損害。
瓜類少吃,但果類卻可以多吃。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總之,在挑選水果時應儘量選擇當季的水果,順著大自然的節氣吃當令的水果,最符合人體脾胃的運化。
三、貼秋膘
立秋之後,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就是吃肉,「以肉貼膘」,但貼秋膘也要講究科學搭配。經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由於頻喝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突然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因此吃肉要適當。
秋季容易出現口乾唇焦等秋燥症候,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蓮子、茯苓餅、芡實、山藥等。
責任編輯:尤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