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升肺降理論
肝升肺降的理論出自《內經》,原文是“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初看上去,這句話很有問題,肝不是在右邊嗎?怎麼“生於左”呢?肺是一邊一個,怎麼只“藏於右”呢?原來,《內經》在這裡不是講解剖的,中醫很重視內髒的功能,大多數情況下講到臟腑都是講的功能概念,而不是講的解剖概念,這與西方醫學有很大不同。比如“脾”,中醫認為它是主運化的,也就是負責整個人體消化系統的功能,所有消化系統器官的功能都是“脾”範圍,人要靠吃飯、消化才能活著,所以中醫把脾稱作“後天之本”。而西醫認識脾只是一個解剖概念的臟器,是一個內分泌器官,而中醫更多的是講功能概念的臟。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是從天人相應規律講肝、肺功能特點的。前人在祭拜天地、神靈的時候必須向著太陽,即面南而背北,這樣才能使體內陽氣與自然界陽氣融會貫通,對人體健康有利。而當人面向南方的時候,人體的左側便為東方,右側便為西方。按照中醫五行理論,五方分別對應五臟,東方屬木,對應的是肝臟;西方屬金,對應的是肺臟;南方屬火,對應的是心臟;北方屬水,對應的是腎臟;而中央屬土,對應的是脾臟。古人看到,每天日月從東方升到西方降,所以古人認為東方是主升的,西方是主降的,東方應肝,所以中醫認為肝主升,西方應肺,所以肺主降。《內經》的這一句話,講的正是肝氣主升,肺氣主降的道理。
天人相應,陰陽升降,是大的周天,但人體內又有許多氣機升降的小周天,如肝氣的上升與肺氣的下降;心火的下降與腎水的上升;脾氣的上升與胃氣的肅降等,從此維持著人體陰陽氣機升降的平衡,只有這樣人才能氣血平和,身體健康。如果打破了這些平衡,當然就會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
就肝升肺降的特點來講,表現為肝氣從左上升,然後肺氣從右降下,由此構成了一個氣機的迴路。如果肝氣左升異常,所出現的脅痛反而多在左側。但是如果肝氣左升了,肺氣不得右降,也會出現脅痛,這種脅痛往往就出現在右側,就像電路一樣,有來無回,構不成迴路,電燈是不會亮的。所以根據這種理論,我體會到臨床上治療肝膽病的脅痛,一般原則當然可以疏肝理氣,但如果脅痛日久,尤其是右脅疼痛,就必須在疏肝理氣的同時加入肅降肺氣之方葯。有些病人右脅久痛不止,按照肝升肺降的理論,他一定有肺氣不降的原因在內,這一點從患者大便秘結癥狀可得到佐證,因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不降,大腸就會蠕動緩慢,從而導致大便秘結,臨床上有許多大便秘結患者是屬於肺的原因。
我在臨床碰到頑固性脅痛,不論是器質性的還是功能性的,單用疏肝理氣的四逆散效果不好,我常採用疏肝理氣的四逆散,加上降肺氣為主的旋覆花湯,屢試屢驗。
四逆散與旋覆花湯的功效
四逆散和旋覆花湯均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都是非常著名的常用方劑。這兩個方劑配合使用,恰是應用了中醫肝升肺降的理論,氣機升降正常,疾病自然而解。
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實、炙甘草四味藥物組成,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旋覆花湯由旋覆花、茜草(本用新絳,因無葯源,現以茜草代之)、蔥管三味葯組成,具有肅降肺氣的作用。這兩個方子合在一起,可以治療很多肝膽疾患。
四逆散在《傷寒論》中本是治四肢厥冷的,此四肢厥冷並不是陽氣不足引起的,而是由於陽氣運行不暢,郁於體內,不能透達於四肢所造成的。所以治療不是溫補陽氣,而是通達陽氣。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加強肝的疏泄所用,四逆散是疏泄肝氣的祖方。本方由柴胡、枳實、芍藥、甘草組成,利用柴胡的升,配合枳實的降,以恢復人體氣機的升與降。柴胡配芍藥,一散一收,一出一入,柴胡辛散,增強肝的疏泄,芍藥酸收,加強肝的藏血,二者配伍,又恢復氣機的出與入。芍藥與甘草相配,又可以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人體氣機的運動形式無非有四種,一升一降,一出一入,四逆散這四味藥物就全做到了,是調理人體三陰經樞機的主方,與調理人體三陽經樞機的小柴胡湯前後呼應,用於治療肝膽病引起的氣機郁滯諸疾,確為良方。
旋覆花湯在《金匱要略》中是治“肝著”病的,《金匱·五臟風寒積聚》篇說:“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所謂“著”,就是著而不去的意思。肝著,是患者經常感覺胸脅部痞硬或疼痛且久久不去的一種病症,為緩解癥狀,患者常捶打病變部位,所以說“其人常欲蹈其胸上”,這是肝氣嚴重不舒的現象,患者經常揪疼痛之處的皮膚,也屬於這種表現。但有趣的是,張仲景治療這樣一個肝著病,用的卻是降肺氣為主的旋覆花湯,這個方子一共三味藥物,旋覆花、新絳和青蔥管,旋覆花是入肺、胃經的,有降氣化痰的作用,可以治療咳喘、呃逆。新絳是古人帽子上經過用茜草根染制的紅纓,現在沒有了這種葯源,就用茜草代替,這是一個專入肝經的葯,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青蔥是專入肺的,有降肺氣、發散解表的作用。三味葯有兩味入肺,一味入肝,什麼道理呢?張仲景在這裡正是運用肝升肺降的理論,肺氣降了,肝氣才能很好的升,氣機才會調達,肝著也就會很快好了。若再合上四逆散,治肝著一類的病,可謂其效如神。
這兩個方子不僅只治療一般的疼痛疾病,即使肝病的腫塊也很靈驗,不過一般要加上生牡蠣、制鱉甲、土元、丹參、香附、貝母、花粉等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藥物,我經常用這些方葯治療肝硬化和肝癌,療效肯定。此外,由於肝經繞陰器,所以也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婦科的腫瘤,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盆腔囊腫等,效果非凡。
四逆散合旋覆花湯擅治肝膽疾患
現在的肝膽病非常多,最常見的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肝膽結石等,這和我們的飲食起居非常有關係,現在人們因工作、學習或生活的原因,脾氣比較急躁,動不動就大動肝火,在飲食上吃一些煎炒油炸、肥甘厚膩的東西,也容易傷肝,又加上經常熬夜,使肝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不能很好的藏血,因為夜晚從23點~凌晨3點是肝膽所主時辰,子時(23~1點)通於膽,丑時(1~3點)通於肝,肝藏血,主疏泄,此時很多人都在熬夜,肝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藏血、主疏泄的功能就會遭到傷害,不得肝病才怪!
不管是哪一種肝膽病,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疼痛或腫塊。
疼痛多表現為脅痛,有時兩側脅痛,有時一側脅痛,最常見的是右側脅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肝區痛。因為肝膽經都走脅肋,肝膽有病,不管是虛、實、寒、熱都會影響到肝膽經脈的氣血運行,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甚至不通,就會導致經脈所過之處的疼痛,中醫叫做“不通則痛”。
腫塊是肝病的另一個常見癥狀,做B超可發現肝臟有強回聲團,做CT、核磁就能知道肝臟內有佔位性病變。肝臟內出現腫塊有良性、惡性,但從臨床看,惡性的或預後不良的較多見。一個肝炎患者,如果在肝臟內發現腫塊,多半是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中醫認為,腫塊與氣滯血瘀有關,肝氣鬱滯,日久及血,使血液瘀積不暢,就會形成腫塊,肝臟內之所以容易形成腫塊,與肝藏血密切相關,肝臟內血液多,在疾病的情況下就容易瘀積成塊,這就像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一樣。
有位老太太,右脅的肝區部位疼痛二年多了,自己懷疑必是癌症無疑,但到處檢查都確診是脂肪肝,沒有發現肝硬化或肝癌,老太太情緒多慮,加上肝區的疼痛也逐漸加重,以致夜晚不得睡眠,搞得家庭都不安,在當地找中醫治療,一直沒有很好的效果。有一天,老太太的兒女帶著她來我這裡治療。我看了她的一摞子檢查單,包括在北京檢查的,都排除了肝佔位性疾病,確診為脂肪肝。再問一下她的癥狀,也只是肝區疼痛,並且肝區及其周圍的皮膚發紅,問其緣故,原來是因為那裡經常疼痛,老太太就用手揪,所以那一片皮膚揪的發紅。看她的舌苔,也沒有太大的熱象,但是大便經常秘結。看後我知道老太太患的是脂肪肝,由於肝內脂肪堆積,影響了肝的疏泄氣機的作用,肝鬱氣滯,經脈不通,所以就疼痛。按照常規治療脅痛的法則是疏肝理氣,但老太太拿的病歷上有許多先前醫生開的方子,都是舒肝理氣的,用的最多的就是四逆散,還有後世根據四逆散變化出來的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如果再單純使用這些方葯,仍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脅痛肯定有肝氣鬱結,四逆散又是最好的一個疏肝理氣的方子,於是我就決定用四逆散合上旋覆花湯,基本的一個治療原則是在疏肝理氣的同時肅降肺氣,再加一些通絡止痛和潤腸通便的藥物。同時,為增強患者的信心,我告訴她我開的處方是古代醫聖張仲景的,並告訴她為什麼我要將這兩個方子合在一起使用,她聽後頻頻點頭,看得出她很滿意我的診治手段。果然,服用一周,她從家鄉打來電話,肝區疼痛消失,大便也通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