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流行的當下,很多朋友紛紛嘗試這種旅遊方式,前幾天有朋友問我去台灣有沒有什麼需要建議的行程和要注意的東西,我想了想,台灣的景點其實很多大家都已經熟悉,注意的比出國也要少一些,就簡單的說一下一些小問題吧。

台灣由於其獨特性,成為很多人旅遊的目的地之一,我去過台灣好幾次,講一講最近兩次的大體情況吧。

15年的2月份,跟一個朋友一起去了台灣,時間為9天,大體的路線是杭州→台北→北投→台北→平溪→九份→花蓮→墾丁→高雄→廈門,花費大概是6000左右,住宿都是民宿或青旅,具體情況不多做描述,大家可以上booking或airbnb上面預定。

17年的5月,跟另外一個朋友再次來到台灣,這次依然是從北到南,大體上是台北→台中→南投→台南→高雄。歷時10天,花費大概是10000左右。

關於台灣各處的景點描述,其實網上有很多,我在這裡也不贅述,說一下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吧:

第一個是證件​​的問題,去台灣需要兩證一簽,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即大通證)和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入出境許可證(即入台證),一簽注即個人旅遊簽證(即G簽注);

第二個是台幣兌換的問題,很多遊記都推薦華夏銀行,說第一筆取款不收手續費,但是我這邊推薦一個很少人用的,農村信用社的儲蓄卡,一張卡走遍東南亞國家,很方便。台幣的話,可以去之前適當的兌換一些;

第三個是交通的問題,台灣的捷運(地鐵)和公交車都很方便,在城市裡可以讓你省掉很多麻煩,台鐵沒有普快、特快之分,而是分為自強號(停大站,速度快,票價稍貴)、莒光號(停站較多,速度比自強號慢,票價中等)、復興號和區間車(運行距離短,票價便宜)等,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還有幾個關於交通比較好用的APP,比如查看捷運路線的“台北捷運”,“高雄捷運”,查看公交的“台灣公交通”,用於導航的“Google Map”等;最後一個是電話卡的問題,手機卡的話,土豪可以不換卡,直接開通【港澳台國際漫遊】(前提是手機已經過實名認證且有一定餘額)但是真的會很貴啦,不是很建議。下面推薦一種大眾、普遍適應的方法,到了台灣之後,辦理一張當地手機卡,具體的可以到那邊後詳細了解。

台灣的特色景點有很多,風味人情也跟我們稍有不一樣,絕對是一個值得遊玩的城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