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骨骼發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到青春期才能基本定型。也就是說,孩子在青春期到來前的一大段時間內,是拉開身高差距的關鍵時期。而0-3歲是骨骼快速發育的時期,如果此階段的營養補充充足、父母護理到位,則會為日後寶寶的骨骼發育打下一個良好基礎!反之,如果家長陷入一些護理誤區,則會影響寶寶骨骼的健康發育!

行為習慣誤區:三類行為不利骨骼發育

1、同床睡——有些家長習慣讓寶寶和自己一起睡,以方便照看。但是,寶寶和父母同床睡,往往會習慣性地將頭、面部扭向媽媽一邊,長此以往容易使寶寶形成姿勢性斜頸(一側臉大一側臉小),俗稱歪脖子。不良睡姿形成的姿勢性斜頸,一般經過調整後可自行緩解。但如果寶寶出生兩周左右出現頭面部總斜向一側頸部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就診。

2、過早站立或行走——寶寶的大動作發育遵循一定的規律,但卻沒有固定模式,個體之間有差異。但是,嬰幼兒時期的骨骼也沒有完全鈣化,很容易變形。如果讓寶寶4個月前就學習站立、1歲以前開始頻繁學習走路,都容易影響腿部骨骼發育,出現膝內翻或膝外翻,即常見的O型腿和X型腿。

3、W坐姿——嬰幼兒期的寶寶習慣使用「W」坐姿,這是因為他們支撐搖晃不穩的四肢。但是,嬰幼兒期寶寶脊柱的兩塊椎骨之間的軟骨特別發達,生理彎曲卻尚未固定,骨質比較柔軟。這時寶寶繼續使用「W」坐姿會導致骨盆向外擴張,大腿骨、膝蓋關節內轉,最終雙腳可能會內撇和足弓反轉,影響步行姿勢,嚴重的更會影響身體整體的平衡感和協調能力。

營養補充誤區:1歲後不再補充維生素AD

家長們都知道維生素AD有助於促進寶寶視覺發育、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缺鐵性貧血以及幫助骨骼發育。然而家長不瞭解的是,維生素AD 對寶寶骨骼發育的影響遠比想像中更重要。首先,維生素A 是促進寶寶長骨(四肢骨)增長的「秘密武器」,能夠增強長骨骨骺軟骨中的細胞活性,促進骨細胞的分化和平衡,提高骨骼(尤其是長骨)的生長速度。除此之外,維生素A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這些都與身高增長關係密切。同時,維生素D是促進鈣質吸收的好幫手,既能夠將鈣運輸到需要骨骼,助力新骨不斷鈣化,促進骨質持續更新、維持血鈣平衡,而且還能夠促進腎臟對鈣、磷的重吸收,減少通過尿液流失的鈣量。如果沒有維生素D的作用,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不到10%。缺乏維生素D寶寶易發生佝僂病,而引起骨骼的變形。

權威指南和兒保專家都會建議寶寶從出生起每天額外補充1粒維生素AD製劑(常見的有伊可新等品牌),至少堅持補到3歲,以面對這一時期快速發育的身體需要。但是,有些家長在給寶寶(尤其1歲後)添加了豐富的輔食後,就想當然地認為飲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D,不需要額外再給寶寶補了。然而,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日常食物中的維生素AD十分有限,例如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動物肝臟和深色蔬菜,前者是解毒器官,積聚著大量毒素,後者本身含有的是β胡蘿蔔素,需要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才能被吸收,轉化率不到1/12,還要受到烹飪方法、時間等限制,且頻繁食用還會出現「胡蘿蔔素血症」,使皮膚變黃。而維生素D同樣無法從日常食物中充足攝取,長時間靠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不僅會傷害到寶寶的嬌嫩皮膚和視力健康,而且日曬時間、裸露面積、天氣情況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都會限制維生素D的合成。因此,想要補充到健康發育所需的維生素AD,仍需額外補充。

日常穿衣誤區:盲目追求時尚穿搭潮流

由於受到時尚潮流的影響,有些家長會給寶寶穿「成人縮小版」的衣物:緊身衣、皮靴、牛仔褲以及帶有亮片、鉚釘的服飾。雖然時髦、好看,滿足了家長「炫娃」的心態,但卻暗藏隱患,不僅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皮膚,更會影響到骨骼發育。尤其是緊身衣、過硬的皮靴之類,對寶寶的骨骼、肌肉及生殖系統發育都有嚴重影響。尤其是有些皮靴質地硬,會影響寶寶腳部的血液循環,影響腳趾與腳掌的生長發育,非常容易導致畸形發育。因此,給寶寶穿衣還需樸實為好,遵循「寬鬆、舒服、以棉質為主」的原則即可。對於寶寶穿的鞋子,合腳、透氣、舒適且易於運動的鞋子是最佳選擇。

寶寶骨骼的發育情況關乎形象和身高,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還需要多多學習科學育兒知識,避免陷入護理誤區喔!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