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場歐聯分組賽最令人驚豔的,恰恰是車路士這個三後衞組合。這場比賽完全可以與2012年歐洲超級盃、2014年歐聯四強兩回合進行橫向比較。在2012年夏天,歐聯衞冕冠軍用大量技術球員,意圖通過技術改革控制對手。但是,車路士後場雖然能出球,但不能調動對手,成為改變推進節奏的契機,並且缺乏有機的跑動;前場球員雖然能突能爆,而且不乏靈氣,但是卻不能把技術轉化為空間和縱深;球隊三線不乏球星,但中場米基爾、林柏特的乏力,最終導致前後場無力銜接,甚至最後的脫節;遇到馬體會的壓迫,車路士更多依賴個人能力,護球、出球成為模式,推進線路並不清晰。畫面轉到2014年,摩連奴在賽後抱怨夏薩特回追不利,就足以概括出這支車路士。

車路士大陸化的嘗試回到了原點,整個中後場只能依賴雷斯一人長傳調度,足以説明中後場推進與接應的匱乏;缺乏小組推進,足以説明球隊缺乏細節;雙翼鋒必須大負荷回追防守,足以説明球隊中後場防守缺乏輪轉。雖然比數相差並不大,車路士同樣有不少球星,但理念思路上的差距,使得這支車路士面對馬體會,可謂毫無晉級的機會。回到本場比賽,對比2012年超級杯再一一對應,就能發現干地這支車路士不同之處了。雷斯、艾斯派列古達和加利卡希爾,三名中堅通過大幅度跑動接應,結合雷斯的視野、艾斯派列古達的出球,從後場開始變化,並從容地應對馬體會的逼搶。從上圖可以看到,雷斯前移的時機,帶動了節奏的改變,以及帶球觀察後出球的選擇,以及隨後清晰的反擊推進路線。這恰恰是這支車路士厲害的地方。

莫拉達-夏薩特-簡迪-雷斯的中軸組合,在本場比賽形成了巨大的個人能力優勢。夏薩特傷愈之後狀態很好,莫拉達更是多次與盧卡斯、高甸對抗中佔據上風,兩個人的技術和速度,以及跑位選擇和衝刺時機,都是教科書般的雙前鋒配合。兩人互相為彼此打開空間,製造縱深,併為另一個人製造弱側射門的空檔。巴卡約高的意義也逐漸凸顯,雙工兵中軸的設置,讓簡迪更多地前插,並得到大量前頂逼搶的機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進攻端的法比加斯。分居兩邊的簡迪和法比加斯,也成為了球隊聯繫前後場球星的關鍵,結合球隊做大衞雷斯和夏薩特一前一後兩名球星的基本方針,在當下這個時代,球隊的中軸格外強硬。球隊雖然還在走絞殺衝擊的路子,但是在干地的指導下,一不小心解決了遠在2012年的問題。不要小看這些問題,在過去五年裏,沒有任何一支英超球隊能夠在歐聯賽場上做到。英超球隊通過過去兩季的戰術改革,已經有超越部分大陸球隊的跡象,而如今走在最前面的就是車路士和曼城。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