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和朋友聊到單身久了的問題,交際圈子小,又不敢多嘗試一步。上一回朋友參加一個烘培下午茶會,和一個男生聊得不錯,事後也有微信往來,但卻遲遲沒有進展。我不解,朋友解釋說,如果對方不進一步示好,她絕對不會主動往前跨一步的,所以一直處於偶爾聊上幾句的尷尬狀態。
她說,人一過了25歲就開始畏手畏腳,還沒做就已經想太多。
我說,為什麼呢?
她說,沒為什麼,可以說是自我保護,也可能是因為好多事去嘗試就代表要花費的時間等各種成本。
我說,具體一點?
她說,比如對一個人有好感,示好了怕被拒絕太丟臉,說破了怕連朋友也做不了太尷尬。當然選擇在一起的確是一種嘗試,嘗試過後呢,還要去考慮各方面是不是合適,還有可能分手的麻煩,一來二去,想了想還不如就這樣擱置著。
我勸她,喜歡就上啊,做什麼朋友?一幅畫的草圖都還沒構思出來,你就在擔心把這幅畫的水彩會不會弄髒你的衣服?
我們大部分人都想得太多太猶豫了。思考是輕鬆容易的,付諸行動卻需要勇氣和力氣,這大概是現在很多人單身的原因。
我們總是想太多,在虛構和推演中完成了一件事的過程,還沒有經歷最初的新奇澎湃,就開始顧忌過程的艱辛,甚至聯想到了結局可能的不安和疲憊,於是,就連最初的新奇熱情也已然褪去了。
事實上,一個不會想太多的人,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不瞻前顧後的戀愛態度,才有可能遇到更合適的人。
我就特別欣賞室友菲菲的生活態度,對於想要做的事情,從來不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猶豫選擇上。
比如她突然想學西點了,當我還在替她猶豫工作忙碌擠不出時間的時候,菲菲就已經從每週的西點課上帶回戚風蛋糕、曲奇餅乾了,她說,如果加班沒空的話再想辦法補課唄。
比如西點課四人小組裡她認識了一個紐西蘭的男生,很快菲菲就約他一起吃飯、酒吧,短短兩個月不到便收入囊中。我問菲菲,你當時不擔心你們小組其他兩個女生比你漂亮溫柔嗎?你沒想過等他回紐西蘭之後異國戀有多艱難嗎?菲菲回答我說,喜歡一個人就去嘗試啊,你猶豫那麼多,還沒機會開始你就已經給自己設障礙了。
比如我們倆決定晨跑,我早上先是糾結穿什麼衣服,出門又糾結跑什麼路線,拖拖拉拉,惹得菲菲很不高興:“隨心選一條路線就行了嘛,如果覺得不好就走回來。定好目標是5公里的話,只要達到公里數,反復走同一段路也沒關係啊。你還要規劃路線,純粹浪費時間。”
02
那時候也和菲菲討論過一見鍾情的問題,我堅持認為她和紐西蘭男生一見鍾情略顯不靠譜,是否能長久維持下去無法保證。
正好兩人在看《歡樂頌》,我直截了當地說:“菲菲你看曲筱綃和趙醫生,一見鍾情迅速配對,但是相處久了趙醫生就發現曲筱綃不學無術,缺乏文化,覺得膩煩了。所以啊,感情還是日久生情的相處模式更靠譜。”
菲菲很認真地跟我說:
“你錯了,所有的感情都需要經營,包括一見鍾情,而經營感情的本質在於嘗試,只有你敢於去嘗試,對方才能體會到你的用心。如果從一開始就否定了嘗試的可能,你怎麼遇到合適的人呢。”
“難道要像關雎爾一樣嗎?把好感藏在心裡,即使有相同的音樂品味、有對等的文化底蘊,可是趙醫生連她的全名都不知道,更別說其他的可能了。”
看著菲菲一臉認真的樣子,我突然想起劉瑜曾經寫過的美國dating文化,是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模棱兩可的狀態。
當一個人宣佈自己在dating某個人,基本上就是在宣佈:我已經跟這個人上過床了(或者我很快會和這個人上床),但是她(他)還不是我女(男)朋友。因為對一個人有好感,所以嘗試約會、相處、親密,如果相處不合適,再迅速分手,這都是很正常的情形。
美劇《欲望都市》裡,Miranda承認自己跟42個男人上過床,《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裡,Carrie也承認自己和30多個男人上過床。而她們聰明伶俐、積極向上,和中國傳統觀念裡的“破鞋”形象截然不符。
據說人一生會遇到約2920萬人,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0.000049,在年輕的時候錯過這麼小的幾率把握一見鍾情,想必以後更難有衝動把握住遇到的美好的人了。
《歡樂頌》放到快結尾的時候,分手後的趙醫生又回頭來找曲筱綃。在上22樓的電梯裡,關雎爾終於對趙醫生問出了口:“你喜歡看書、聽音樂,曲筱綃就喜歡泡吧和玩。你怎麼會和她在一塊?”
趙醫生若有所思地說:“我也不明白。有時候吧,我嫌她煩,做事誇張沒有分寸。甚至有時候,連最基本的善良都算不上。可有時候吧,我又挺羡慕她的,生活太辛苦了,大家都一本正經,循規蹈矩,可只有她,卻偏偏活得自由自在,恣意汪洋,隨性而為。”
愛情本身沒有道理可講,如果還沒開始一段感情,就擔心兩個人門不當戶不對、考慮兩個人星座不合性格不符,糾結兩個人未來發展方向不在同一軌跡,那麼愛情的火苗很快會熄滅在搖籃裡。
一見鍾情並非不靠譜,邁出嘗試的第一步才能知道兩個人有沒有走下去的可能。昨晚菲菲拉著我看了電影《壁花少年》,裡面Sam對Charlie說的一段話讓我很觸動。她說:
“你不能只是坐在那裡,把別人的生活看得比自己還重,然後把那叫作愛。(You can’t just sit there and put everybody’s lives ahead of yours and think that counts as love.)”
我們很多時候習慣了像關雎爾一樣含蓄,等待一個自以為成熟的時機,總是擔心著愛情可能的風險和隱患。可愛情不是等價交換。你應該有表達的勇氣,即使有失敗和被拒絕的風險,但至少嘗試過了,你曾經為自己爭取過一次幸福的權利。
03
有一次我在菲菲的鼓舞下主動約財務部新來的小哥去看話劇,結果對方並不領情,弄得我特別尷尬,把自己窩在房間暴飲暴食跟自己生悶氣。
菲菲又跑出來打擊我:“傻瓜,這有什麼關係啊,弄明白對方心意不是更好嗎,難道你要一直死活不說在這棵樹上吊死啊。我告訴你啊,此時此刻是你人生最美好的時刻,往後你只會越來越慘。”
“你想啊,你以後年紀大了再找物件不得不拿著結婚條件去衡量對方,等你成立家庭有了寶寶,想要換份新工作要考慮為了家庭穩定,出去玩一趟還要顧及老人小孩,你的臉只會變得越來越老,你的事情只會越來越繁瑣,所以你還鬱悶什麼呢,現在喜歡就上,不喜歡就換,漫漫人生啊,想做什麼事趕快去做。”
三十上下的樊勝美總是嘴上羡慕22樓其他三個年輕姑娘: “我要真是你們這個年紀,我真的,想幹什麼不行啊。”卻被曲筱綃堵了回去:“你算了吧,你就一張嘴,一遇到事就慫了。要真讓你回到那個年紀,你還是一樣,什麼都不幹。”
的確,年輕就好在有任性的資本、有試錯的機會,可悲的是現在大多年輕人在最美好的年紀都失去了敢愛敢恨、敢想敢做的任性氣質。
回想07年那會的都市青年生活電視劇《奮鬥》,一群生活在北京的青年男女,住在廢棄工廠的大廠房中,門口漆著“烏托邦”。他們懷有自己的理想,堅定地相信可以通過奮鬥抵達夢想的彼岸,並且在這個充滿規則的社會中任性地橫行霸道。
陸濤與富二代女友分手,和同樣出身平凡的夏琳一起努力奮鬥,獲得成功。楊曉芸與向南,情到深處偷戶口本出來結婚,被生活的雞毛蒜皮折磨,就一拍兩散,看到新歡出現種種糾葛、磨合,又再次重歸於好,敢愛敢恨,驗證屬於他們的愛情與青春。
而十年後的《歡樂頌》,從北京郊野、廢棄廠房的“烏托邦”到繁華魔都、高樓林立的社區公寓,早已找不到年輕人率性而為、敢想敢做的浪漫色彩,“求得更好的生存”成為他們的主旋律。
在外企實習的乖乖女關雎爾一直擔心年終考核後能不能轉正留下;小鎮姑娘邱瑩瑩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誤打誤撞找到工作,還輕信成功學的雞湯;即使是外企資深HR樊勝美,收入最高,可小帳本上各項開銷盤算下來,也是所剩無幾。生活裡塞滿了對衣食住行的算計考量,哪裡還容得下雄心壯志的夢想和激情?哪裡還有多一點點的餘額給她們任性的資本?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年輕的時候,對人生種種際遇的好奇和探索充滿有欲望,精力和體力都跟得上,時間也充裕,有信心有期待有闖勁因而也容易成功。
而隨著年齡漸長,人心會越來越害怕失控,患得患失。碰過幾次無情的壁,被打壓過不少激情後,對未來的期望和自我的要求不斷下降,最初的野心勃勃被磨平為安於現狀,找到很多藉口告訴自己,我現在這樣沒什麼不好的。這才是最可悲的。
其實從一開始就可以把這種消極扼殺的,堅定最初的想法,不論受過多少的挫折,只要有希望,就去上。有些人有些事你現在不去面對,以後也再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