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很多的中藥名單里,常常看到黃氏這味中藥材,黃氏不但對我們的身體很多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黃芪是一種常見的重要中藥,在補氣養血、滋補身體方面非常有效果,中醫認為,不同的藥材有著不同的功效,如果搭配得當,可能會發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是十分值得期待的。那麼,黃芪怎麼補血效果更好呢?黃芪配什麼喝好?補氣補血。藥材有著不同的功效,如果搭配得當效果突出。

黃芪補氣而入肺脾兩經,長於補肺脾之氣,故多用於肺氣不足,脾氣虛弱的中晚期肺癌、縱膈腫瘤以及胃癌等,常與党參、白朮、茯苓、蜀羊泉等配合應用。黃芪性溫主升,功能昇陽益氣,故又常用於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等腸道惡性腫瘤,這類病人往往有脾虛的表現,尤其常見大便溏薄,噁心嘔吐,胃納不佳等脾陽不振,清氣不升之象,用黃芪配伍升麻、柴胡等,常常能取得滿意的療效。黃芪補氣而能攝血,益衛而能固表,所以又可用於多種癌症見氣不攝血之出血,或肌表不固之自汗、盜汗等症。

黃芪配人蔘

人蔘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可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人蔘大補元氣,常用於急救,如獨參湯治氣虛欲脫。大失血後,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人蔘可益氣固脫,急煎服後脫症消失,血壓恢復,可為搶救營得時間。因可補肺益脾,也用於肺氣虛及脾虛。熱病後之氣陰兩虛及消渴患者用之,可益氣生津止渴。氣血兩虛,心神不安患者用之,可益心氣,安心神。人蔘補氣兼能養陰,其性守而不走;黃芪補氣兼能扶陽,走而不守。二葯為伍,一動一靜,陰陽兼顧,通補無瀉,補氣之力大增。脾虛用之鼓舞中氣;肺虛用之補氣固表。人蔘常用量3~15克,另煎。急救用人蔘一味急煎,稱獨參湯,每次用9~30克。

黃芪配防風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功能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風寒濕痹,骨節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風疹瘙癢等病症。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邪者忌服。黃芪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防風祛風解表,勝濕解痙,止瀉止血。黃芪甘溫補氣固表扶正,防風辛散祛風解表驅邪。二葯伍用,防風辛散溫通,可載黃芪補氣之功達於周身,黃芪得防風疏散之力而不斂邪,防風得黃芪之固表而不散泄。二葯合用,散中寓補,補中兼疏,動靜結合,相輔相成。主治表虛自汗,四肢酸楚等症;虛人易患的感冒諸症。防風常用量3~9克。

黃芪配當歸

黃芪配當歸,名曰當歸補血湯,由黃芪與當歸以5比1的比例構成,功能補氣生血。方中重用黃芪,其用量五倍於當歸,其義有二:一是本方證為陰血虧虛,以致陽氣浮越散亡,此時,恐一時滋陰補血固里不及,陽氣外亡,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二是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使氣旺血生。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則浮陽秘斂,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虛熱自退。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瘡瘍潰後久不癒合等。

從上面可以看得出來,黃芪分別和當歸、防風、人蔘搭配,用來熬制補血的佳釀,這是十分的難得的,但是,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加註意,適量攝入,切不可大量攝入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黃芪雖好但不能胡亂服用,注意黃芪不能亂服用的,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是否可以服用黃芪還是需要中醫判定一下。此外,黃芪有多種使用方法,泡水泡茶喝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做法。那麼,黃芪泡水喝的副作用是什麼,怎麼吃比較好?

服用黃芪需注意:

1、服用黃芪的時間:大家要注意一下,黃芪可不是所有季節都可以使用的,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為什麼感冒不能喝黃芪粥呢?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的時候,就會變成閉門留寇,把病邪關在體內,無從宣洩了。同理,春天是生髮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吃黃芪就不太適宜了。小編推薦:黃芪泡水喝功效禁忌是什麼

2、服用黃芪副作用:黃芪對治療一些腎臟疾病都會出現一些毒性的副作用的,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服用黃芪的配伍應用:

1、陰虛患者使用黃芪,必須配伍養陰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

2、濕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濕熱葯,如黃連、茵陳、黃芩等。

3、熱毒熾盛的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 葯,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