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現在五花八門的才藝課越來越多,從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階段,就開始聽到媽媽們推薦與討論幼兒學習的課程。而到了幼稚園年紀,課程表更是豐富的眼花撩亂了!要怎麼選擇讓孩子參加哪些課程呢?對於孩子長大後的成長歷程會有什麼影響?回顧我們的經驗,整理出幾個重點是爸媽可以先問問自己的,再想想要給孩子哪些資源吧。
小豆去幼稚園一個半月了,最近收到幼稚園發下來的幼兒課程選修單,選修課程的初衷是讓無法準時被接回家的幼兒,還有課後課程可以參加,不會等得無聊。而這些提供的課程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對雙薪家庭來說,大部分的人沒有辦法在下午四點準時接孩子,這時候幫孩子安排課程,還是以托兒為目的。
不過說到學才藝,我想我們夫妻倆人,在這方面的經驗絕對不會比別人少,也因此可以把才藝人生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關於醫師小夫妻醫師小夫妻兩人,幸運的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適應良好,也如眾所期待的考上了台大醫學系。老公蓋瑞從小參加國內外的數理競賽得獎,家裡經營知名的補習班,成長中好大一部分的時間泡在補習班裡,對學童與家長有許多觀察,也有很多教學經驗。老婆邦妮小時候立志當音樂家,國小音樂班畢業後,毅然決然轉換跑道認真讀書,國高中總是全校排名第一,對於時間安排與生活計劃特別有心得。
問題1:為什麼想送孩子學才藝呢?
爸媽在幫孩子報名才藝班之前,必須先弄清楚心中的立場,對選擇什麼樣的課程以及老師該如何引導孩子,都會很有幫助,也可以避免在學習過程中,因為爸媽和孩子的期待不同,產生不必要的爭執與矛盾。
在做決定或安排任何計畫之前,第一個要做的事總是要把目標弄清楚。先問問自己,送孩子去學才藝的目的是什麼,雖然原因可能有很多,卻可以選出一個最主要的,或是排出順序。
- 怕孩子無聊讓他消磨時間?
- 沒時間陪孩子,所以學才藝也可以充當安親班?
- 期望孩子未來多才多藝?
- 我的孩子在這方面好像特別有天份啊!應該要好好栽培才不辜負他?
有些爸媽其實對自己的想法也不太了解,那麼便可以繼續問自己下一個問題。
問題2:為了孩子的才藝,爸媽願意付出多少呢?
想要培養一個才藝,到被眾人肯定的程度,一定是需要花很大的心力,爸媽要把孩子栽培到專業的道路上,一樣要付出很多,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實際算起來的各項成本是很可觀的。
邦妮的媽媽,從我三四歲開始上YAMAHA兒童音樂班時,發現我對音樂可能的天份,於是便在六歲開始,不辭辛勞的開車一個小時的路程帶我上鋼琴課和小提琴課,後來還加入了樂理、視唱聽寫課,到處參加比賽,增加表演經驗。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有許多時間都在車上睡覺度過,到達老師家後,媽媽再把我叫醒,迷迷糊糊的看著外面一片黑漆,心裡總是不太情願,想想媽媽的辛勞,卻也不敢不認真上課。
後來我考取距離家裡也差不多一小時車程的國小音樂班,媽媽每天送我上下學,還加上另外補習的樂理與術科課,光是接送的方面,就是個苦活了。
除了接送的時間與勞力外,學習才藝所花費的金錢更是不敢認真計數,每小時的鋼琴課與小提琴課都是2000元,一小時樂理課1500元,換過好幾把動輒萬元的小提琴,家裡還在我的爭取下,在國小四年級時買了一台三角鋼琴。
家裡只是經濟狀況普通的單薪小家庭,爸媽也都過得十分節省,為了栽培我到音樂的專業程度,卻還是毫不保留的把錢投資在我身上。
音樂無庸置疑的是項特別花錢的才藝,但在其他我們稍微有涉獵的領域,爸媽所需要付出的也同樣很多。認識一位小小網球選手的爸爸,他不但自己花時間研究網球的戰略與技巧,也帶著女兒拜訪許多不同的教練,除了網球技巧的教練,還有體能教練與給予心理上訓練的訓練員。除此之外,在每次女兒練球時,他爸爸更是從不離開身邊,確實紀錄女兒的成長。
也因此,爸媽在決定要如何安排小孩的才藝課程前,也需要先衡量自己有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學習,花費的時間只會比孩子更多,不可能比孩子輕鬆的。
而且,也別忘了在台灣的升學體制中,孩子的課業常常也是需要兼顧的,這對爸媽和小孩同樣都是項挑戰。
問題3:希望孩子學習的才藝在未來當飯吃嗎?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希望孩子所學的才藝在他未來的人生中,成為穩定的經濟來源嗎?
這個問題十分的實際,雖然現實,卻也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要投入多少資源,與孩子的童年、青春在這項才藝上。
所以,即便對於問題3的答案是肯定的,還是建議爸媽讓小孩能在學業上維持一定的投資。在學業上的投資不見得注重成績高低,而是重視學習能力、方法與態度的教導,雖然在這裡倡導要兼顧學業似乎有點古板,在台灣還是個很實際的作法啊。
雞蛋,還是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蓋瑞那邊的親戚,充滿了許多的體育國手,國家女排的成員、國家田徑隊或者網球國手都有。也是透過這些親戚,讓我們體會到才藝這條路的競爭與殘酷,在成功的故事背後是諸多的失敗,與諸多的和現實妥協。
以邦妮的經驗來說,即使音樂之路已經走了好一段時間,也投注大量心力,我的音樂之路在國中就斷了,原因是我總覺得自己是個表現理性勝於感性的人,音樂表現是很主觀的,要把情緒融入進去才會有豐富的表現性,無法做到的我,即使音樂的理科考試都可以拿到班上最高分,術科表現卻越來越差。爸媽雖然曾經想讓我擁有音樂為專長,卻也能明理的接受長大後,我開始擁有自己的想法,支持轉變人生方向。
也因此對我們而言,綜合考量台灣的環境與資源,除非小豆經過老師們諸多認可,能靠他所學習的才藝養活自己,否則我們不會給予他太多壓力去專精一項才藝。
上面分享了很多想要讓孩子擁有專業取向的才藝與一技之長,文章的最後也讓蓋瑞分享他從小豐富的才藝人生,應該能讓許多人對於才藝有不同的看法 XD
蓋瑞的才藝人生:
我父母工作繁忙,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也因此他們在我課餘時間安插了大量的才藝課,請人幫忙照顧我之餘,也希望我能在才藝課中,學習多面向的素養。乍看之下,我的課表好像很嚇人,好像剝奪了小孩的所有童年,然而在了解上課的實際情形後,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音樂才藝:1. 鋼琴課 (每星期2次,每次1小時)2. 直笛與中音笛(每星期1次,每次1.5小時)
會去上這兩堂課是我自己要求的。能彈奏、吹奏出自己喜歡的旋律,是很有成就感的。由於老師與家人都沒給我練琴的壓力,所以我唯一不喜歡的只有被要求彈琴的坐姿與指尖要立在琴鍵上。
藝術素養:1. 書法 (每星期1次,每次1.5小時)2. 硬筆字 (每星期1次,每次1小時)3. 素描、兒童繪畫 (每星期2次,每次2小時)4. 水彩畫 (每星期1次,每次3小時)
除了兒童繪畫和素描以外的課,我大概都是抱著和其他小朋友聊天的心態去的,可惜了身為大師級人物的書法老師和水彩畫老師……
口才:1. 正音班 (每星期1次,每次1小時,學ㄅㄆㄇ怎麼講,超級無聊)2. 說故事班 (每星期1次,每次3小時,老師帶著一圈小朋友輪流講故事給大家聽,還蠻好玩的)
6歲之前我是由鄉下的外婆帶大,上的是美語幼稚園,因此只會講英文和台語,也因此在回到城市後,為了彌補中文的不足去上了這些口才訓練的課。
語言:我的英文學習歷程十分浮誇,前前後後請過超多個外籍老師,然而上課的內容實在是太freestyle了,所以學習效率並沒有那麼理想。
下面就簡介一下我在歷任外籍老師的一對一會話課都幹了些什麼….1. Sally,年輕漂亮女老師,常常逼我和她紐約的姪子寫信交流,是個認真的好老師。2. Grant,Sally老公,上課都在用台語逗我笑,當我學到Sigh(嘆氣)這個英文單字時,他不斷告訴我那是「屎」的台語,而我為了這個笑點笑了一個月。3. Roger,每次上課都在看影集X檔案,還為此把課安排在晚上十點半,超瞎4. Terry,看橄欖球吃炸雞5. A女,教我打各種撲克牌6. B女,A女離開台灣後換她朋友B女來,被我逼著一起玩撲克牌7. Tim,我會把寶特瓶瓶蓋戳一個洞,用水噴他,然後他會和我打鬧,並且在互毆的過程中告訴我一些打架技巧,大部分的課都在打鬧8. Mark,我和Mark有許多的互動,我會到他家吃完晚餐後打撞球,看漫畫,然而會話課什麼的就不管了….9. Steve ,英國人,一直聊足球,看世足
從一開始接觸這些課程開始,父母與老師們都沒有給予我壓力,讓我純粹的只是接觸這些才藝與能力,而試著去享受課程。
這樣的好處是,我並沒有童年被剝奪的感覺,相反的我期待著幾乎每一堂的才藝課。但,相比起邦妮,我並沒有從這批才藝中獲得任何專長。接觸一項才藝,最一開始大多是來自興趣,然而要能讓才藝變成專長,壓力無庸置疑的是很重要的催化劑。
我接觸了很全方位的薰陶,也因此可以和別人討論相關領域的話題,也十分享受這樣的過程,但是並沒有從這樣的學習中得到一技之長。
但,這樣的才藝學習,倒也不如大家所想的是種「浪費」,在這樣的學習中,除了帶來快樂與廣泛的涉獵,也讓我能對許多東西都抱持興趣,也很習慣學習新事物,不會去排斥任何接收到的新知。
作者簡介:醫師小夫妻,邦妮在22歲多了媽媽身份,在育兒路上樂觀看待生活中的嘈雜,優雅的過日子。
看更多醫師小夫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