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種男朋友叫做,“別人家的男朋友”。深情,專一,體貼,把女朋友當女兒寵。
你看到其他姑娘秀恩愛虐狗的時候,是不是在想,別人身邊這種費盡心思對女朋友好的男朋友都是在哪找的?我為什麼就碰不到一個對我好的呢?
其實有很多姑娘都有這種疑問,明明自身條件不錯,但是碰到的男人沒有一個不是渣男。什麼睡了就跑的,出軌劈腿的,勾三搭四愛聊騷的,冷暴力折磨人的,把女朋友當提款機的。
好像各種渣都見識過了,也沒有為真愛讓出一條道來。
碰到一個兩個就當是倒楣了吧,可為什麼你碰到的每一個都對你不好?
如果是這樣,那你就需要剖析一下,自身是不是這種類型的人格了——討好型人格。
這種人格會讓人在感情中始終處於弱勢的一方,在錯誤的付出中不斷受到傷害。它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有以下幾點。
02
① 很難拒絕對方,即使自己不情願或者對方要求過分,也會硬著頭皮去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一旦拒絕,就會感到歉疚和惶恐。
這一點在性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比如跟一個男人交往時間還很短,但是對方提出了上床的要求,你心裡不願意發展太快,可你怕自己不跟他上床他就會不愛你了,又或者覺得對方對你挺好的,不該拒絕他的要求,會讓他感受不到你的愛,因此傷心難過。
然而事實往往是,你下了很大決心惴惴不安地陪他睡完,對方就暴露渣男本性,不再把你當回事了。
再比如一個男人說他不願意戴套,讓你吃藥,你明知道對自己身體不好,但是你希望在性關係上盡可能地取悅對方,做不到這一點,你就擔心他會離開你找別人。
你總是犧牲自己去討好對方,你自己都在傷害自己,怎麼會不被人傷害呢?
② 不敢發生矛盾,在爭吵中不管對錯,總是自己先低頭。
也就是所謂的不敢作不敢鬧,你把自己在感情裡營造成一個“聽話懂事順從”的形象,你認為一旦停止扮演這種角色,就會失去對方。
總有人說,會作的女生有人疼。其實並不是說你越作,就越被愛。而是你一味地遷就和讓步,只會讓對方越來越不在乎你,人都是恃寵而驕的。
討好型人格的姑娘,很難向男朋友提出訴求,不會表達“我希望你如何如何去做”,久而久之她們越忍,身邊的男人也就越渣。
③ 面對別人對你好,會很有壓力,會有強烈的虧欠的情緒。別人對你一分好,你要還他十分好,才不會有負擔。
你想找一個對你很好的男朋友,但潛意識裡你又在拒絕真正對你好的人。
碰到無條件為你付出的人,你的心理往往是,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我還不起啊,我不想欠別人的,要一點點還清好累啊,於是你會去逃避這種關係。
只有你在對別人好的時候,你才能得到自我肯定,你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對他人的價值,這時候你才覺得自己是該被愛的,而當你無法回報別人對你好的時候,你就會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會被愛了。
所以討好型人格的女孩,很難去接受一段對方付出更多的戀愛,她們愛上的人總是付出地比自己少,甚至從始至終都是自己單方面付出。
④ 沒有底線和原則,可以一再容忍對方“逾規”的行為。
比如一次次原諒對方的聊騷,出軌,在感情裡沒有原則可言,最後的結果其實都是被對方變本加厲地傷害。
03
討好型人格的成因有很多種,其中最普遍的有兩種。
一種是小時候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
比如有個姑娘,從小父母對她就極其嚴苛,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她就會遭受批判指責甚至嫌棄。那麼她從童年就會形成了一種關於愛的模型,即我是不被愛的,只是在滿足了別人的要求和期望的時候,才會被愛。
另一種來源於青春期的自卑。
一個女孩,在青春期的時候發胖,滿臉痘印,受到同學嘲笑打擊,從來沒有被任何異性喜歡過。後來變成了美女的她,內心深處仍然會擺脫不了自卑,認為自己不配被別人愛,只有不斷討好別人才能被愛。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討好型人格的人都是在潛意識裡貶低自我的,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不配被愛的,通過自身無法獲得別人的愛,只有通過無休止地討好對方,才能獲得愛和重視。
但並不是你對一個人好,他就會愛你,被別人愛往往是因為你這個人的特質,而不是你為他付出多少。
總有女孩子覺得自己又不好看,也不優秀,身材也不好,憑什麼讓別人喜歡自己。她們不敢奢求無條件的愛,認為自己只能通過用力地付出,才能被對方愛。
其實每個人都有值得被愛的價值,也許是你性格裡的閃光點,也許是你某方面的才華,也許是你溫柔對待世界的樣子。
你需要去接納自己,愛自己,才有別人來愛你。
04
討好型人格是沒有自我的,因為內心的匱乏,只有不斷地尋求外界的愛和關注來填充。可你要知道,內在的空虛,是無法依靠討好一個不愛你的人來填補的。
你從來不關心你自己,總是為難自己委屈自己,不重視自己的感受。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吸引來的就會是自私冷漠無情的人,帶給你傷害折磨和背叛。
薩提亞說:與任何人相愛,都是與自己相愛的另一種形式。
你要改變自己獲取愛的途徑,不再是討好、委曲求全、低聲下氣,而是充實自己的內心提高自身的價值,讓別人愛上你的有趣和美好。
他從來就不是你的一切,只有你自己是你生活的一切。
關注自我,珍惜自我,提高自我,擁有自己的生活,你會發現你既能給自己創造快樂,也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這樣的你,配得上更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