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這個有許多外商公司進駐的年代,社會上依然充滿了不懂更新觀念、總要求「共體時艱」的慣老闆,讓社會人士很痛苦,社會新鮮人更辛苦。然而,即使是這樣的社會,卻還是存在著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幸福企業」──黑松。

黑松一直以來都秉持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所以黑松認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黑松老闆曾說:「薪水不高,留不住人,我以公司的薪水是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比例調整的。」,這樣的發言,真正體會過的社會人士有幾個?

黑松總經理范鋒明說,在他剛進公司的年代,公務員薪水才2000多,他的起薪卻是4330元;中壢廠前廠長范春明也說,當時同學進到味全、味王,起薪都大概2600,他卻是3240。

對於薪資制定的制度,范鋒明透露:「全台灣很少有像黑松這樣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比例調薪』的企業。以前我每個月要去經濟部買一本《物價指數月報》,交給人事單位,物價漲幅超過3%就調薪,但如果薪水已經發了,下個月會補給你,而且重點是只漲不跌。」

根據黑松內部刊物,黑松第一位60歲退休的員工在1965年離職,當年員工領到的退休金以及勞保總共九萬元,以當年的房價計算,相當於一間30坪的房子,在現今社會來看,根本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

除此之外,黑松員工在職期間,皆享有各項補助,例如伙食津貼、房租、服裝、眷屬生活等,而且特休、分紅、獎金、年終等也是一項都不會少給,因此員工也自然非常樂意努力工作。

黑松自民國14年成立至今已將進一百個年頭,許多員工都是「第一份工作是黑松,最後一份還是黑松」,不但樂意奉獻所有職業生涯在一間公司,還以身為黑松人為傲,在現今的社會裡,不但讓人難以相信,也因此給了黑松一個「幸福企業」的稱號。

黑松老闆總說:「我最在意的,是員工能不能快樂工作!」,此話一出,立刻打臉許多秉持著「反正員工死不完」的慣老闆。雖說在社會上基本上是老闆挑員工,但是再怎麼說,員工還是公司最珍貴的資產,所以社會上有著這樣的幸福企業,還是非常讓人欣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