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日本人突然意識到,身邊到處都是二次元萌畫風——從教科書,到文學名著,甚至連政府機關都在利用萌化擬人來吸引關注。萌文化征服日本,並滲透到日常生活已成定局。那麼二次元在日本普及到怎樣的程度?這種萌文化獲勝的現狀,到底是如何達成的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的吧。

1.這個萌過頭的日本

前一陣有日本網友發牢騷,說“現在這個世道,萌畫風是不是氾濫過頭了?不管是企業還是社會團體,都理所當然地製作各種萌畫風廣告,多到讓人頭疼。對我來說,這種東西在小網站獨自享受就好了,但現在卻到處都是……”。

鈴鹿市圖書館的海報

這番發言得到很多人響應,有人接著補充說埼玉縣警察也很真格,宣傳預防詐欺的海報,已經在用相當專業的萌角色了。

海報人物來自《浦和小調》,是一部宣傳埼玉縣的地方動畫

從鐵道吉祥物裡,也可以看出時代的變化

另外這幾年裡,地方旅遊宣傳利用動漫作品“聖地效應”的商家越來越多。也有阿宅感嘆“雖然我喜歡這種畫,但和家人一起旅行時看到這些東西,眼神還是不知道往哪裡放。觀光景點能不能別這麼搞了”。

萌文化排頭兵,各種深夜動畫也在漸漸深入現實

萌文化的流行不止體現在政府或景點,課堂上的英語教科書《NEW HORIZON》最新版插畫也變成了萌畫風。書裡的Ellen Baker老師,也因為出乎預料的萌度一時之間成為熱門話題。

翻開教科書,字裡行間到處都是“教書育人”。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一個字是“萌”!

歷代中學英語教科書的Green、Brown、Ellen老師

不少人感嘆時代變了,如果當年是Ellen老師,英語成績說不定就更好,但也有人表示自己還是懷念線條簡潔的Green老師。

不只在商業領域,高大上的藝術拍賣品市場也能看到萌畫風的踪影。村上隆這批專注動畫POP風的藝術家,在拍賣市場也拿到了很好的成績。下面出自村上隆弟子“Mr.”的萌系藝術畫,就曾在拍賣會裡賣到上千萬日元。

然後討論中還有人提到,這種萌化風潮不止停留在日本,法國、美國的很多新興動畫也有萌元素的影子,甚至連老牌的迪士尼都在順應市場改造風格。萌作為一個概念,已經相當國際化了。

迪士尼官方萌插圖,與4ch外國人玩的漢堡包萌化

2.萌畫風為何風靡日本?

那麼,為什麼在日本二次元萌文化的影響力會如此廣泛,遍布各處呢?

首先是時代的變化。有日本網友說和以前不同,現在的小孩子完全不對動畫、漫畫感興趣的成了極少數。長大成人後依然還對動漫抱有興趣的人也多了,萌畫風的潛在客戶為數不少。根據統計,在日本書籍市場里三分之一的銷售額是漫畫或漫畫雜誌,如今的動漫已經很難稱之為“邊緣亞文化”了。

幼兒向動畫的風格,其實也一直很前衛

此外萌畫風流行的一個技術原因,就是脫胎於動漫的“萌畫風”表現手段豐富,對讀者而言更易理解。這種優勢,可以用一本叫做《我是她,她是我》的兒童小說來說明。這本書的舊版封面,是那種“因為是兒童小說,所以插畫也像小孩塗鴉”的傳統風格。

而這本書在角川出新版後,封面畫風變成了這樣——

雖然主觀角度到底那個更優秀不好說,但在“說明劇情”這點上,明顯是新封面優勝。新版封面人物表情生動,肢體語言豐富,一眼就能理解“男女兩人交換了身體”的主題。不但直觀,表現力也強了很多。如果同題材動畫電影《你的名字》用簡筆劃講故事,說不定連投資都拉不到,就更別提大賣了吧?

萌系虛擬角色,還能成為專為商品存在的完美角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稱為“萌繪商品祖宗”,最初發售於1974年的“小梅”酸梅糖了。

由漫畫家兼插畫家林靜一設計包裝的這款糖果,包裝上印刷的是出生在明治時代,名為“小梅”的15歲少女。這系列的巧妙之處,就是印在包裝紙上的短短詩句,連起來是個頗為壯大的時代戀愛故事。

“小梅年芳15,螃蟹座B型血,性格有些內向”

“小梅把自己對初戀'真'的情意,寫進信封裡面”

“出門遊玩,想打扮得時髦一些的時候,小梅會拿著漂亮的扇子出門”……

如上圖,每顆糖上都印著一個故事片段。酸酸的酸梅糖與往昔的戀愛故事堪稱絕配,感動了不少讀者。這個奇妙的連載不但吸引了大批吃糖看故事的粉絲,還拿到了Clio國際廣告大獎。順便一提,負責《四畳半神話大系》、《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動畫人設的中村佑介,他模仿林靜一畫風也是受到了這款糖果的影響。

中村佑介給林靜一的賀圖

用萌作品來當宣傳材料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與真人相比二次元人物“出場費”要便宜很多。與要求很多的真人明星相比,虛擬人物在投資低的同時,知名度與吸引力卻可能更大。

很多年前,日本政府就已經開始與動漫角色互動了

同時,熟悉萌文化的新一代人參加工作,也導致廣告選擇萌插畫的例子越來越多,最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日本自衛隊了吧。《強襲魔女》原作島田文金為老家岡山畫的萌海報,就曾讓防衛大學考試報考人數增加了3成,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萌海報招人,導致自衛隊宅比例升高。同類變多之後,展現自我的門檻也相應變低,吸引更多同類到來,無限循環之後……

現在的日本自衛隊,可以算是半個“宅衛隊”了

各種組織樂於與各種動漫角色聯動的原因,不只是容易成為話題焦點,更因為萌文化背後的巨大商機。2008年西又葵的萌大米,就曾創造“三個月賣出三年存貨”的銷售奇蹟。集英社給名著換封面重新出版的系列文學圖書,也是低投入高回報的典範。

更引人注目的則是動畫給地方城鎮帶來的經濟效益。動畫《少女與戰車》的舞台大洗町開始用動畫周邊作為回禮後,“故鄉稅”繳納金額由前幾年的不到1000萬,一口氣上升到兩億。下圖是大洗的納稅回禮頁面,許多動畫周邊已經送完。就算動畫迷想送錢,大洗也沒有那麼多存貨……

地方政府拿到建設資金,納稅人獲得退稅與周邊,可謂是各取所需。另外這筆錢雖然叫“故鄉稅”,但實際上一個人可以同時支援多個地點。

除了稅收收入之外,積極利用動畫宣傳效果的大洗町這些年也湧入大量遊客。2016年11月的大洗鮟鱇祭,參加人數就超過13萬人。動畫裡被坦克撞毀、老闆發財的那家旅館,現實中也因動畫多了五成客人。

《少女與戰車》的成功不是孤例,2017年1月德島市“故鄉稅”徵繳活動,附贈《偶像大師》海報,活動的第一天徵繳金額就打破了過去最高記錄。

同樣是回禮,比起西瓜、土豆等當地土特產,動漫海報人氣要高很多——

除此上述這些,EVA、《刀劍亂舞》等不少作品,都曾在許多方面帶動旅遊發展,也經常成為新聞。雖然也有很多不見成效的例子,但成功者的獲益還是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人前赴後繼。

3.勝利之後,撕逼如常

對悄然到來的“萌的勝利”,觀眾是怎麼想的呢?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筆者看到,觀眾們並沒有歡呼雀躍,反而多是牢騷與爭吵。雖然“萌”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普及,但是定義卻非常模糊,每個人的萌都不一樣——於是一幫人開始爭論起萌的高下與好壞了。

這場萌內戰有多麼亂呢?同樣是宮崎駿,有人把他當成“溫和無害的非萌片”例子,但另一些人則認為宮崎駿是當年的萌先鋒,然後男女之間因為喜好傾向不同,也也爆發了一波宅腐大戰……

還有人批評萌畫風偏離現實,風格千篇一律、內容有傷風化。接著有人針鋒相對,說“這是藝術誇張,外行才分不清,愛看看不看滾”等等。雖然撕逼內容不少,但觀點還是一如既往地老套,所以就此略過了。

“萌畫風”這個詞,本來就指的就是“讓人有好感的動漫風格”。這個角度上,也可以說不是“萌”獲得勝利,而是讓觀眾感受到“萌”,本身就等於勝利。動漫作品風格隨時代改變,如果停滯不前,說不定觀眾過幾年就不覺得萌了。就算萌概念深入人心,但什麼是萌,應該怎麼萌。不論觀眾還是創作者,都還要繼續探求與研究呢。

最先端的“萌”?

本次介紹先到這裡。雖然通篇都在說日本,但反觀國內,那些二次元營銷的例子也在變多,發展趨勢某種程度上也與日本同步。對這個注定要到來的未來萌世界,觀眾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