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咬指甲、撕手皮等五種表現說明心理有問題, 家長現在糾正還來得急!

作為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同樣要關注。當孩子出現咬指甲、撕手皮等五種表現時家長要注意了,這說明他心理出現了小問題,家長現在糾正還來得急!

作為父母,不僅要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學習問題,還要擔心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問題關係著孩子是否健康快樂成長,那麼孩子哪些行為表現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該如何糾正?

(1)小兒夾腿綜合症。何媽媽:最近一段時間,何媽媽有一件事難以啟齒,4歲的女兒總是常常反復奇怪的動作,雙腿交叉夾緊並相互摩擦,雙拳緊握,面色潮紅。

於是便帶著女兒去到兒童醫院求診,醫生告訴她,其實她女兒是患了「小兒夾腿綜合征」。

提醒:小兒夾腿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摩擦會陰,是一種異常的心理行為,是小兒通過擦腿引起興奮的一種行為障礙。

一般發生在1-5歲時,醫學上建議家長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為幼兒年齡越小,受到環境影響越大,而且幼兒還沒對這種行為產生依賴的習慣。

對於此事,家長應先嘗試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多帶孩外出玩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這類行為過於頻繁。

在疏導孩子的情緒時,最好到正規醫院進行糾正,避免發展為焦慮症、恐懼症或者強迫症等情緒障礙你。

(2)喜歡咬指甲、撕手皮。張媽媽:兒子9歲總喜歡咬手指甲,摳手指上的小皮屑,手指甲都被咬的光禿禿的,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孩子就是不能改掉這個壞習慣。

提醒:兒童咬手指甲並不一定是體內微量元素的問題,也可能是心理行為的問題,有些孩子無法用語言來正確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

孩子在心理不安、不滿或緊張時,通過咬指甲、撕手皮來緩解自己的情緒,一般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等性格特點的孩子易患此症。

當發現孩子咬手指甲時,千萬不要馬上責備孩子,否則孩子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很可能會使得情況更嚴重。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可採用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法,平時應多給孩子一些心理上的關注和身體上的接觸,消除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

多觀察孩子都在什麼情況下咬指甲,然而對症下藥,採取溫和的方式來糾正,定期幫孩子修剪指甲,必要時,在孩子指甲上塗辣椒或蠟,來提醒不要咬指甲。

(3)過度恐懼。孩子出現恐懼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超過正常的範圍的恐懼就要注意,比如怕天黑怕鬼,一見到陰暗的地方就大哭大叫,或者有「上學恐懼症」等。

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原因,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比如突來的巨響、他人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孩子的想像力是極其豐富的,常常會把想像和現實混合在一起,所以當孩子感覺到恐懼時,家長應多摟抱、撫摸孩子,以及輕聲安慰。

對於可以用語言表達的孩子,家長應鼓勵孩子將恐懼的事件說出來,在安慰孩子的同時給孩子解釋事情真相。

(4)厭食。豔豔:三歲的寶不肯吃飯,厭食怎麼辦?

提醒:孩子厭食可能是鋅元素缺乏,也可能是消化不良、用藥不當等原因,事實也可能與心理問題有關,所以發現孩子厭食,除了治療身體疾病之外,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問題。

要細心分析孩子厭食的原因,採取誘導、暗示和鼓勵的方法,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吃飯環境。

(5)拔毛癖。譚女士:朋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了,突然有個怪毛病,一有空就拔自己的毛,睫毛,眉毛,頭髮,身上的毛……眉毛快被拔光了。

夫妻兩個輪番教育,怎麼說都沒用……後面實在沒辦法,就帶小孩子看醫生,醫生說治不了,讓她去兒童心理諮詢科去,說這個跟心理壓力,焦慮有關。

才知道原來不止她的小孩有這個毛病,還有其它小孩子也有!

提醒:小孩子通過拔毛髮的痛感,而轉移自己的壓力、緊張或者煩惱的心事,孩子出現拔毛癖,大多是因為孩子與家人的心理衝突或在學校的心理衝突。

如親子關係不良、教育方法不良、人際交往不良、學習壓力等,出現情緒焦慮和憂鬱導致。只要疏通清楚孩子的心理原因,就能減少拔毛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