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一味普通草藥教你快速降虛火

凱歌健康 2017-09-05 19:00

凡屬於體質衰弱、真陰虧損或真陽衰竭所引起的機能低下,而表現為虛性亢奮的,都屬於虛火的範圍。虛火又分為兩種:

一、陰虛之火

可表現為潮熱盜汗,五心煩熱,顴紅,口咽乾燥,咽痛齒衄,眩暈耳鳴,男子陽強易舉、遺精早泄,女性夢交、崩漏,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常見於心、肺、腎、胃等臟腑。

(1)心陰虛可致心火偏旺,出現心煩,失眠,口舌糜爛;

(2)肝陰虛可致肝火上亢,出現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口苦;

(3)胃陰虛可致胃火上升,出現口臭,牙齦腫痛,甚或牙齦出血;

(4)肺陰虛可致肺火上浮,出現乾咳少痰,低熱盜汗,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咽燥音啞,若虛火傷絡則痰中帶血;

(5)腎陰虛可致頭暈目眩、腰酸足軟、五心煩熱、遺精早泄、失眠多夢等症。

二、陽虛之火

常表現為真寒假熱,癥狀錯雜而見。如發熱或自覺發熱,反欲蓋衣被,觸之胸腹無灼熱、下肢厥冷;面色浮紅如妝,非滿面通紅;神志躁擾不寧,疲乏無力;口渴但不欲飲或喜熱飲;咽痛而不紅腫;脈浮大或數;按之無力;便秘而便質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長或尿少水腫。舌淡,苔白等。臨床又有輕重之分。

(1)輕者為真氣上浮,是格陽於上,又稱“虛陽上越”,“虛火上沖”,癥狀偏於頭面五官局部諸疾,以口舌生瘡、牙痛齒浮、喉痹喉痛等症為主;

(2)重者為真氣外浮,是格陽於外,又稱“虛陽外越”,癥狀偏於全身,以發熱、發斑、腫塊、汗出等癥狀多見。

利用艾草降火:

一、艾草泡腳

用艾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門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疾病。只要是發生上述疾病時,可取艾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艾草做成或用純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撕碎後放入泡腳捅里,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溫水,注意要不吃寒涼的食物,並休息好,一般連泡2-3天後,這些因虛火、寒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都會明顯好轉或消失了。

有些人身體非常虛弱,吃了一些補益身體的食物就會牙痛、口腔潰瘍等,像這樣的情況,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草水泡腳,沒火時可繼續食補,並每天堅持用溫水泡腳,注意誤食寒涼食物,防止寒濕侵入,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會慢慢地增強。

二、食用艾草

1、艾草餅。做法:將艾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作用:有美容養顏的功能,是婦女坐月子的理想點心,並對感冒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母雞艾草湯。做法:老母雞1隻,艾葉15g。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一起煮湯,分2~3次食用。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女子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3、艾草甜湯。做法:艾草15g,白糖20g,共煮湯飲用。作用: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適用於婦女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等。

4、艾草阿膠粥。做法:阿膠20g,干艾草10g,紅糖1大匙。干艾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鐘,倒出葯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適合。

艾草在我國很早就被廣泛作為內服藥用來治療疾病,現代技術又為艾草的廣泛應用開闢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已開發出艾葉牙膏、艾草貼、艾葉浴劑、艾葉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帶、蘄艾蚊香等多種產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