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情侶閑情出遊,在菲利賓的森林地處,目睹一大片油漆彩罐。                                                                                                              

出於好奇,邁近步伐探看,驚人的一幕呈現在他面前。彩罐里全都是狗狗,而且數目驚人,令人疑惑,所以他向當地警方報警。                                                                                                                                   

警方和動物保護中心的人員趕到後,看到油漆彩罐的狗狗,立刻進行調查,結果是犯罪集團將這些狗狗進行非法監禁。                                                                                                                       

平日里對這些狗狗的行為實在是令人髮指, 虐待、施暴,食物更是少之又少。                                                                                                                       

最後經過大家的努力。狗狗都被送到救助中心進行治療,等待收養,相信犯罪分子會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代價的。                                                                                                                       

隨著世界各地動物保護意識抬頭,飼養狗隻作為同伴的人愈來愈多,狗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也慢慢提升[1][2][3]。愛狗人士一詞最初專指熱愛狗的族群,後來由於流浪狗和狗肉相關的爭議逐漸被提出討論,新聞媒體以及網路漸漸將其設定為熱愛流浪犬[4][5][6]、家中有飼養家犬、不願意看到狗遭受人道毀滅或反對使用狗肉之族群[7]。而在社會上,由於少部份偏激人士會因為狗而做出某些具爭議性或違法律之行為而引起社會關注,因此「愛狗人士」一詞也常帶有諷刺之意味。在中國大陸也有「狗粉」之說法。不過,由於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法律體系、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或社會共識,因此愛狗人士的某些主張或行徑是否具有合理性或道德性並不存在絕對之評斷標準。

  • 2010年,澎湖縣地方政府為減少縣內流浪犬數量而推出一項政策,協助捕捉流浪狗的人,可以「論件計酬,秤斤換錢」,5公斤以上的狗,一隻400元,5公斤以下,一隻200元;不過此舉讓愛狗人士完全無法接受,批評狗遭到物化[13]。
  • 部份人士主張台灣應仿效德國,把動物保護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當中,保障動物應有的動物權[14],而不是目前民法 (中華民國)中把狗定義為物品或財產。
  • 提倡狗應該擁有大眾運輸之搭乘權。現今,台灣大眾運輸僅開放以運輸籠攜帶中小型犬,而導盲犬等則不在此限。
  • 推動2001年1月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之動物保護法部份條文修正案,於第二十二條第二項增訂「寵物不得因肉用、皮毛等經濟用途而宰殺」,宣示禁殺寵物,明訂寵物不得因肉用及使用皮毛等目的被宰殺,販賣狗肉也被視為非法。另,2017年4月1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動物保護法》修正草案,對於吃貓肉、吃狗肉或其內臟等,違法者將處新台幣5萬元至25萬元以下罰鍰[15]。因此,目前在台灣食用狗肉已屬違法行為。
  • 倡導以各國動物保護團體普遍採用之「捕捉、絕育、打疫苗、回置」處理台灣流浪犬過多之問題。愛狗人士及動保團體指出,將流浪狗給予絕育後釋放具有降低流浪狗數量之成效。而目前台灣各地處理流浪動物業務的主管機關正面臨著人力、經費不足的問題,要短時間內完全解決流浪狗過多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搭配「捕捉、絕育、打疫苗、回置」及落實飼主責任等手段才能做好流浪動物之源頭控管[16]。此種政策相對於只執行「捕捉、收容、安樂死」政策而言更為有效率。
  • 在媒體以及BBS、部落格、微網誌等網路討論區上公開反對公立收容所的「捕捉、收容、安樂死」政策。由於過去大部份台灣公立流浪動物收容人力短缺、經費不足及管理不善等問題[17],加上政府沒有積極投入資源做好流浪狗的源頭管理,導致收容所內長年狗滿為患,不時傳出因過度擁擠而發生狗咬狗[18] 或爆發傳染病導致狗隻大量死亡之情況。另外,政府雖宣稱無人認領之犬隻最終會以安樂死或人道毀滅方式處理,但實際執行過程卻完全不合乎人道原則,流浪狗幾乎都是在極度驚嚇當中被終結生命[19]。因此,台灣的安樂死常被動物保護團體以撲殺形容之[20][21][22]。
  • 在過去,由於捕獸鋏的濫用,已造成多宗野生動物[23]及流浪貓狗肢體殘缺及傷亡[24][25]之事發生。因此,《動物保護法》的第十四之一、十四之二條明訂,非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任何人不得製造、販賣、陳列或輸出入獸鋏,違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七萬五千元以下罰鍰。而經裁罰處分送達之日起,五年內故意再次違反前項第一款至第八款規定之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26]。另外,捕獸鋏的使用也有損害共公安全的疑慮[27][28]。因此,無論使用目的為何[29],捕獸鋏是法律管制的物品,動物保護團體或愛狗人士皆反對捕獸鋏的使用。
  • 根據《動物保護法》第四章之一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明訂,任何人不得販賣特定寵物。但申請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許可,並依法領得營業證照之業者,得經營特定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許可期間,以三年為限。若違反第二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未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許可,擅自經營特定寵物之繁殖場、買賣或寄養業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停止營業;拒不停止營業者,按次處罰之。在台灣,雖然有《動物保護法》規管,但仍然有眾多不法份子非法經營犬隻繁殖場[30][31],而且環境惡劣。愛狗人士及動物保護團體堅決反對非法且透過不人道之方式經營的犬隻繁殖場。
  • 在台灣,街頭餵食流浪狗之行為本身並不觸犯法律。但是,若因放置食物造成環境髒亂,執法單位可依《廢棄物清理法》第二十七條第九款規定之「飼養禽、畜有礙附近環境衛生」,最高開罰6000元罰鍰[32][33]。除此之外,不當餵食也可能因為環境衛生受影響而引起當地居民困擾、抗議甚致引發衝突。為了改善餵食人與社會的關係,避免在街頭餵食人士觸犯法律,政府近年開始宣導「乾淨餵食」之概念。例如,新北市動保處除了開設「餵養照護講習」外,也擬定「流浪毛寶貝心食器時代」政策,將提供上過講習、已將餵養動物造冊的餵養人食盆,徹底實施乾淨餵食,希望藉著餵養人的主動改變,改善社會氛圍[34]。
  • 過去二十年,每年約有十萬隻流浪動物被捕捉到公立收容,在政府實施零撲殺政策前,幾乎大部份的流浪動物都因為撲殺或感染疾病而死亡,情況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改善[35],顯示「捕捉、收容、安樂死」的政策是無法有效解決流浪動物數量過多的問題,原因在於政府沒有真正落實源頭管理。例如台灣雖然早在1997年實施寵物晶片植入制度,但是到2017年為止晶片植入率卻不到一半。另外,政府在過去對於流浪犬並沒有提出完善的絕育政策,雖然捕捉流浪犬可減少其數量,但只要沒有全數捕捉,既存的流浪犬將會繼續繁殖,填補被移除的數量,導致流浪犬一直抓不完、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的情況發生。在目前,台灣的公立收容所容量有限,要把所有流浪犬全數捕捉是不可能的[35],因此只能搭配「捕捉、絕育、打疫苗、回置」控制流浪犬的繁殖速度、植入晶片落實防止飼主惡意棄養。但是,過去政府在以上兩種配套措施都並沒有積極執行[36][37],這也是導致愛狗人士或動物保護團體長年抨擊政府流浪犬政策的原因。
  • 根據監視錄影器的畫面,串連人肉搜索,追緝開車撞狗後不顧而去之人[38]。
  • 反對拍攝以狗作為主角、訴求其忠心可愛的電影,尤其是以日本為最。認為這會帶動狗購買潮以及棄養潮[來源請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