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孩童開始,父母應常和他們對話,讓孩子懂得表達、

溝通與討論,懂得和諧專注的應對。但是,我看到生活中,多數的親子互動,大人的回應,

常不是雙向對話,只是想責備、說教,或者忽略孩子的意見。

大人會這麼做,可能囿於自身的忙碌、事業壓力或私人情緒,

無法多關照孩子;或大人自小在權威教條下的環境成長,

之後也用這樣方式與孩子應對,等等。凡此種種,孩子長期接受這樣的應對,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

當他成長到某個階段,尤其是國、高中生階段,也會乖乖「聽話」嗎?有些父母常說,

不了解孩子。但觀察父母的對話,他們根本不是想了解孩子,

只是希望孩子乖乖順從,照著父母的意思罷了。

尤其在青少年時期,「家長不了解孩子」的狀況頻頻出現,

以往順從的幼童,成長到這階段,有了能量,出現了各種對抗家長的方式。

有一個媽媽來電,向我抱怨孩子沉迷網路,都已經十六歲了,

也不想好好讀書,該怎麼辦才好?孩子若沉迷於網路,顯示出的就是:家庭中幾乎甚少對話。

舊年代家中即使無對話,孩子的叛逆也較少,除了家長威權勢力仍大,

孩子也可以逃避到大自然,逃避到書籍之中,逃避到夥伴群體裡。

而今世界面貌大變,3C產品抓住人性,人們易遁逃進入3C世界,

而不是運用或控制3C產品。我常常看見幾個畫面:父母帶著幼兒外出,父母也許在談話,

也許在做其他的事,孩子覺得無聊了,在一旁鬧著呢!

家長「不堪其擾」,拿出手機或平板給孩子遊戲。孩子便乖乖安靜了。

孩子生來就是需要陪伴,這是父母應有的認知。

當孩子無人陪伴,無人對話連結,就會吵吵鬧鬧。

大人不想陪伴孩子,不想與孩子對話,只能請電腦代勞陪伴孩子。

日後,在孩子成長過程,要是愈來愈欠缺家長的對話,

他們到青少年時期,往往將重心放在網路遊戲,一去不復返,就此沉迷下去了。

有的父母挺無奈,他們從未讓電腦陪伴孩子呀?

但是,事出同因,由於家庭欠缺對話,家長往往只要孩子聽訓、順從。

最後,孩子選擇電腦遊戲成為他們慣性解悶的「良伴」,在煩躁、無聊時,

常相左右的「夥伴」,而不是從電腦中學會運用,運用電腦功能,也運用自己的時間。

父母的日常對話,若經常使用命令語句,

孩子自然不想聆聽,遁入電腦與網路對話,

才不會有人指責、命令他。

自此,網路朋友成了他們的同溫層,遊戲是他們取暖的安全地帶。

這結果,絕對不是家長樂見的。同樣的例子也是:十六歲女孩的媽媽,很無奈地說,

自己對女兒說道理,但是女兒都不想聽呀!說道理也不是對話呀!說道理也是讓孩子聽話,

聽從大人認定的道理,不是嗎?

所以說理的大人,常會對孩子說:「我在說,你都沒在聽。」想像自己遇見一個人,每天指責你,你想要和那個人連結嗎?

想像自己遇見一個人,每天命令你,你想要和那個人連結嗎?想像自己遇見一個人,每天說道理,你想要和那個人連結嗎?

孩子自然跑去找電腦對話,或者到外頭交朋友,

或沉溺在次文化潮流,又怎麼想和父母連結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