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煮茶能治療近視,這話說法科學嗎?

“吃啥補啥”這種說法何時出現,似乎很難考證,大概跟古代人高漲的健康慾望和籠統的科學意識有關,但是流傳甚廣,一直到現在都很有市場。比如,筆者這兩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條消息稱:“用龍眼肉和龍眼核以及枸杞,煮成茶,每天喝,至少堅持兩個月,一切跟眼睛水晶體不正常有關的問題均有效,近視能從1000度降到200度。”

這個說法看似有著內在邏輯,“龍眼”里有個“眼”字,所以能“補眼“,因此可以治療近視。至於枸杞,大概是湊數的。

想要知道這個說法有沒有科學根據,首先要明確下近視是怎麼形成的。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用眼率的提高,尤其在升學壓力大的教育體制下,我國近視發病率極高,至少是31%,居世界第二,近視人口龐大,列全球第一。

而這其中,我國青少年中近視率更高,並且呈逐年進行性遞增趨勢。學齡前兒童近視率約為10%,而在高中畢業生中則高達50%~80%以上。近視患者視力降低、視覺功能受到損害,學習、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全球視力殘疾病例中,有12.5%的盲和46.4%的低視力與近視有關。近視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導致視力殘疾的首要病因。根據2006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報告》,近視為影響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第二大問題。

【1】

近視是一種複雜的、多因素引起的、具有遺傳易感性的疾病。

【2】

近視可分為軸性近視和非軸性近視兩類,臨床上以軸性近視較為多見。軸性近視的解剖學特徵為:眼球前後徑延長導致角膜等屈光成分的屈光力與眼軸長度不相匹配。由於眼軸在發育過程中前後徑過度伸長,以致平行光線經眼球後聚焦於視網膜前,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對於近視,還是應以預防為主。國內曾有流行病學研究,結論是:學校在城市、年級越高、家在城市、成績中下、教室光線暗、坐在教室前排、看書距離<33 cm、看書時間過長、使用檯燈之外的照明(比如13光燈)、家庭光線弱、躺著或趴著看書、檯燈位置在左前方、眼保健操次數過多、父母患有近視以及存在挑食習慣等,具有導致近視患病概率上升的危險;反之,學校和家庭在農村、成績好、學習光線好、坐在教室中排或後排、看書距離>33 em、坐在靠窗位置、看書時間短、使用普通檯燈或工藝檯燈、端正看書姿勢、檯燈位置合理、眼保健操次數不宜過多、父母沒有近視、不挑食等,可能是降低近視患病概率的保護因素。

假如預防不到位,已經患有近視,並且符合手術條件的,可以採用手術治療。如準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術,晶狀體眼眼內晶狀體植入術等。

準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術治療屈光不正開展十餘年來,已獲得滿意的療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併發症,並且某些患者特別是高度近視患者由於自身條件所限無法手術。晶狀體眼眼內晶狀體植入術開拓了屈光手術的又一途徑,其矯正高度近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有很多的臨床報告。

對於那些年齡偏大並已經合并白內障的患者行準分子激光屈光角膜手術或晶狀體眼眼內晶狀體植入術都不十分合適,所以積極採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可以一舉兩得,免去了患者再次手術的負擔。

20世紀90年代末,發明了保留角膜上皮的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它的最大優點是避免了製作角膜瓣帶來的風險(包括術中製作以及術後遠期併發症),還可避免負壓吸引,對於有眼底病變的患者(如:既往行過視網膜脫離手術)也非常安全。對於中低度近視患者,由於切削較淺,不良反應很輕甚至無,因此是最佳選擇。【3】

綜上可知,高度近視是一種由於生理病變引起的疾病。對於近視,應該格外強調預防,在預防工作沒有到位,已經患病的情況下,可以結合自身條件,採取適當的手術,進行治療。龍眼肉不管是泡水還是煮粥,都不可能將原本變長的眼球前後徑縮回正常,因而只是一種“吃啥補啥”的訛傳,對於高度近視沒有任何作用,不可輕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