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也叫馬鈴薯,能滿足人體全部營養需要的95%,所含的蛋白質比大米還要多,且蛋白質中的8種必需胺基酸遠遠超過穀物的含量, 土豆水分多、脂肪少,它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胺基酸、蛋白質、優質澱粉、礦物質等營養元素,除此以外,土豆還含有胡蘿蔔素和抗壞血酸,被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和「長壽食品」

怎樣吃土豆最科學        

               

1.土豆食用時一定要去皮,特別是要削凈己變綠的皮,還要把芽和芽根挖掉.並放入清水中浸泡

ADVERTISEMENT

2.土豆去皮後易變色,可將去皮後的土豆用水洗後再泡入水中,能防止褐變

3.土豆適於炒、煮、燒、炸、煎、煨、蒸等烹調方法,可製作主食,亦可製作菜餚,但油炸土豆,比如快餐中的炸薯條,在加工過程中被氧化,破壞了大量的維生素C,使營養成分大大降低,食用價值不高

4.牛肉與土豆搭配食用,可大大提高牛肉的營養價值。而且牛肉中因蛋白質、脂肪的含量高,單獨食用易感油膩,兩者同燒則營養豐富,味道可口,易增加口感和食慾,而且牛肉屬於酸性食物,土豆屬於鹼性食物,兩者同食,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

土豆的食療特點        

               

1.預防便秘

馬鈴薯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馬鈴薯中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可幫助機體及時排泄毒素、防止便秘、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

ADVERTISEMENT

2.預防動脈硬化

土豆能供給人體大量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能維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關節腔、漿膜腔的潤滑,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3.減肥作用

馬鈴薯是高熱量、高蛋白、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馬鈴薯只含有0.1%的脂肪,雖然含有澱粉,但是它的含水量高達70%以上,還含有能夠產生飽腹感的膳食纖維,用它來代替主食具有減肥效果,是理想的減肥食品

4.美容養顏

土豆是一種鹼性蔬菜,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中和體內代謝後產生的酸性物質,還可通便排毒,有~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5.止痛

馬鈴薯所含的纖維素細嫩,對胃腸黏膜無刺激作用,馬鈴薯的龍葵素在正常含量時,能緩解痙攣,對腸胃痙攣疼痛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6.降壓、利水消腫

土豆所含的鉀能取代體內的鈉,同時能將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水腫患者的康復

發芽的土豆能不能吃?        

                           ADVERTISEMENT

1.土豆發芽後,其養分被大量消耗,發軟變質,食用價值大大降低,發芽嚴重的土豆,養分被消耗掉,剩下空殼,在發芽的芽眼處產生一種叫「龍葵素」的毒素,所以發芽的土豆不但質量變差而且有毒

2.龍葵素能刺激胃腸粘膜,吸收入血以後.有溶解血球和對運動、呼吸中樞的麻痹作用。如果食入大量的發芽土豆.半個多小時以後就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的還會有嗓子發乾、頭暈、瞳孔散大、抽風等症狀

3.土豆發芽或變綠、潰爛以後,龍葵素含量明顯增多,而且龍葵素比較集中地分布在發芽、變綠、潰爛的部位,據測定,嫩芽里的龍葵素含量可高達500毫克,是土豆本身含量的50~60倍

4.輕度發芽的土豆,毒性較小,挖掉發芽部位放入水中浸泡後仍可食用,注意至少要浸泡30~40分鐘以上,才能基本除凈毒素

怎樣預防土豆發芽和變綠        

                           ADVERTISEMENT

1.土豆受日光照射皮會變綠,產生有毒的龍葵素,在食用表皮變綠的土豆,輕者會感到舌頭髮澀發麻,重者會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土豆要注意避光保存

2.土豆發芽是一種生理現象,但是可以利用低溫、乾燥等條件抑制它的活動和延緩它的發生,這樣可以適當延長土豆的保存期。具體方法就是在貯存土豆時,可裝入草袋、麻袋內,或裝入墊紙的筐中,上面撤一層乾燥的沙土,放在陰涼、乾燥處

土豆的食療偏方        

               

1.便秘

土豆榨汁後,在小火上煮至黏稠,加入適量蜂蜜,每天一次,每次兩小勺,空腹服用可緩解便秘

2.胃潰瘍

將土豆切碎搗爛,裝入布袋,放在清水內反覆揉搓,生出一種白色粉質,把這種含有澱粉的漿水倒入鐵鍋內煎熬,使漿汁變成一種黑色膜狀物,取出研末,每次飯前服1~2克,每天服3次

3.濕疹

將新鮮的土豆洗凈,切碎搗爛,敷於患處,並用紗布包紮,每天換4~6次,2~3天後便可治癒

參考書籍        

1.文怡編著,文怡精選家常菜,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08.

2.羅傑編著,飲食本草 養生一本通,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3.

3.李成衛主編,吃對蔬果健康100分3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06.

4.劉庚,熊世傑編著,衛生與健康,雲南美術出版社,2007.09.

5.檀越主編,自然的奇趣,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04.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