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印度為了邊境爭議,展開全方位角力,雙方軍隊已經在喜馬拉雅山區對峙2個月。而在外交方面,中國為求提高聲勢,加強正當性,正積極拉攏第三方當事國不丹。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向不丹提出100億美元(約3,032億新台幣)的經濟支援方案,使一直低調站在印度那邊的不丹對北京態度出現軟化。中印互相譴責對方軍隊越界,要是能拉攏不丹,將有助於在國際社會上凸顯自身的正當性。

中國外交部近日向印度媒體強調,不丹已經明確表示,印度軍隊侵入的洞朗並非不丹領土。爆發爭議的洞朗為靠近中國,不丹與印度3國交界的狹長高原,而6月中,解放軍因為修路與越界阻止的印軍發生爭執。印度雖然沒有主張洞朗地區的主權,但支持不丹對該地區宣示主權。

如果這的確是不丹的態度,那意味不丹與印度的關係出現了變化。

雖然不丹政府立即向印度媒體否認了這種説法,但新德里已經開始生疑。印度政府人士8月上旬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已獲得中國提議,向不丹提供100億美元投融資,而不丹開始向中國靠攏的消息。」據説這100億美元包括低利貸款,無償援助與直接投資。

接著新德里也開始反擊。印度外長史瓦拉姬(Sushma Swaraj)8月11日為了參加地區經濟合作會議訪問尼泊爾,與不丹外長多吉(Damcho Dorji)舉行了會談。史瓦拉姬提醒不丹「不要被中國欺騙」。

不過,多吉在會談後表示,「希望和平友好地解決洞朗局勢」,並未發表刺激中國的言論。不丹外交部6月譴責解放軍在不丹領土內造路,違反了中國與不丹決定維持現狀的協議,但如今態度卻出現緩和。《環球時報》在社評中提及多吉的發言,指出不丹顯然希望在中印對峙上保持中立,牽制了印度。

日經分析指出,中國接近不丹,是為了確保自身的合法性。不丹長年與印度進行防衛合作,印度以不丹主張,並未在洞朗建設道路為由,才能順理成章,出兵阻止中方造路。如果不丹撤回擁有洞朗領土主權的主張,印軍就會失去出兵的合法性,只留下侵犯中國領土的結論。

據印度政府人士透露,中印7月達成兩軍同時分階段減少兵力,9~10月或年底前完全撤兵的非正式協議。然而,無論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是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都不想被國人認為軟弱無能,於是相關人士表示,雙方便達成從外界看來,不是自家軍隊率先撤退的協議。

不過,在喀什米爾地區,中印兩軍互擲石塊,局面依舊緊張。據印度政府人士向日經透露,在洞朗地區直接對峙的印軍約320人,解放軍近500人,較原本有所減少,但在與不丹的邊境地區,印度集結了1.2萬人,中國集結了1.6萬人。外界普遍認為,一旦爆發戰鬥,不會局限於小規模衝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