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情侶在南非開普敦海灘度假的時候,其中男子突然聞到一股腐臭的味道,因為好奇,所以他們跟著味道一路尋找,最後發現這些臭味是來自於一座「礁石」;當男子走近觀察的時候,發現這並不是礁石,而是一種非常巨大的動物屍體。

所以他馬上就打電話聯繫當地的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接到電話之後,就立刻派人員趕過來查看這具巨型的腐臭屍體,他們到達的時候瞬間被這具屍體給嚇壞了。

隨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裂立刻就將這具屍體拖走,他們調來推土機和起重機等機器,準備把這具巨型屍體給抬走。

然而在這個時候,一些專家組也趕到了現場,並且一眼就可以斷定這是鯨魚的屍體,但是因為屍體已經腐爛了,所以暫時還沒能確定這是哪一種的鯨魚。

而如今,這頭腐臭的鯨魚已被送往當地的動物研究中心進行檢驗。

生物小百科:鯨的種類大全

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 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貝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鯨在分類「屬 於動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哺乳綱(class Mammrha)、鯨目(orderCetacea)。

鯨目之下又區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鬚鯨亞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日(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鬚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 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鬚,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 為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 79種。

鯨魚雖然有魚字,其實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類動物,它有許多和魚類極不相同的特性,例如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鰭來使身體前進,而鯨魚卻是以上下擺動尾鰭的方式前進。它們利用前端的鰭狀肢來保持身體平衡及控制力向,有些鯨魚背部的上端還有能保持身體垂直的鰭呢!

鯨魚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裏生活,可是當鯨魚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魚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噴水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魚的種類呢!鯨魚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鬚鯨兩大類。

鯨魚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魚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莊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沈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呢!

總的說其種類分為兩類,鬚鯨類,無齒,有鯨鬚,鼻孔兩個,像長鬚鯨,藍鯨、座頭鯨、灰鯨等;齒鯨類,有齒,無鯨鬚,鼻孔一個,像抹香鯨、獨角鯨、虎鯨等。海洋中絕大部分氧氣和大氣中60%的氧氣是浮游植物製造的。鬚鯨卻能滅浮游植物的勁敵——浮遊動物。另外,齒鯨也有助於保持魚類的生態平衡。齒鯨的食物就是以魚為食的大型軟體動物。因此世界上沒有鯨,人類就要滅亡。

大體分為兩大類:鬚鯨和齒鯨

鬚鯨有藍鯨、鰭鯨、黑板鬚鯨、縞臂鯨、巨臂鯨和露脊鯨,座頭鯨,白鯨,灰鯨等

齒鯨有抹香鯨,逆戟鯨,獨角鯨,海豚、鼠海豚等

藍鯨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最大的鯨類,也是現存最大的動物,迄今為止最大的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200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米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 ,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四大洋均有分布。

鰭鯨

長鬚鯨(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又名長簀鯨、鰭鯨、長績鯨,是鬚鯨屬中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是全球第四大的鯨,也是現存第4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長鬚鯨體型呈紡錘形,長約25米,體重約70噸。單只或2~3隻一起活動,夏季洄遊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食物為磷蝦類、糠蝦類、橈足類等小型甲殼動物,也吃鯡魚、秋刀魚、帶魚等群游性魚類和烏賊等。主要分布在南極海域。長鬚鯨在20世紀期間被大量捕撈,現時仍屬瀕危物種。

黑板鬚鯨

鬚鯨(學名:Balaenoptera)是鬚鯨類動物總稱,體長約為15~20米,體重25噸左右。全世界現生的種類一共是15種,中國發現的有9種,像藍鯨、長鬚鯨、大翅鯨(座頭鯨)、露脊鯨、灰鯨等,都是哺乳類海洋生物。體形細長。背部黑色,腹部白色,交界線波狀或雲狀,過渡區呈灰色。鰭肢和尾鰭的下面為灰色。背鰭呈鐮刀形,向後傾斜。每側的須板為300~400枚,為黑色,故稱「黑板鬚鯨」。噴出的水柱又高又細,垂直。

縞臂鯨

縞臂鯨,身長10米左右,體重7噸,體態細長,是鬚鯨中最小的一種,數量約20萬頭。

巨臂鯨

座頭鯨(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又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鋸臂鯨。其「座頭」之名源於日文「座頭」,意為「琵琶」,指鯨背部的形狀。為熱帶暖海性鯨類。身體較短而寬,一般長達13~15米。座頭鯨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前翅與複雜的叫聲而聞名。活動時多一雙一對活動,性情溫順,有洄遊習性,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為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座頭鯨棲息於世界各大洋,中國分布於黃海、東海、南海,黃海北部較少,台灣南部海區較多。

露脊鯨

露脊鯨(拉丁學名:Eubalaena japonica),是鯨目鬚鯨亞目露脊鯨科的通稱。露脊鯨體紡錘形,體表光滑無毛,可長達18米,重100多噸,身體大部分呈黑色,在它們的頭部有特殊的硬皮(粗糙而有斑點的皮)。它們在英語中之所以被稱為「North Pacific Right Whale」是因為捕鯨者認為它們正是他們的捕獵對象,因為它們會在陸地的視線範圍內游泳,在被殺死後會浮上水面。現在,人類不再大量獵殺鯨,取而代之的是賞鯨活動。

白鯨

白鯨(學名:Delphinapterus leucas)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白鯨與其他鯨類相比,惟一明顯不同的是:當夏季皮膚呈淡黃色的色調時,可以蛻換。

遊動時通常比較緩慢,在海浪和浮冰中難以辨識。白鯨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

世界上絕大多數白鯨生活在歐洲、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幾個白鯨集中的地區已成為賞鯨聖地,包括加拿大東部的聖勞倫斯河下游與哈德遜灣西部的邱吉爾河河口。

灰鯨

灰鯨(學名:Eschrichtius robustus),隸屬於鯨目鬚鯨亞目灰鯨科,體圍比鬚鯨科的種類大,但比露脊鯨小;它的成體長10至15米(雌鯨略大於雄鯨),最大體重超過35噸。體形呈紡錘狀,軀幹粗胖,在鰭肢附近最粗,向尾部逐漸變細。

無背鰭,沿後1/3的背脊上有8~15個低的峰狀突,第一個峰狀突最大,越靠近尾部越小。灰鯨的腹部平滑無縱溝,僅在喉部有1至2米長的縱溝2到5條,喉部有約1.5米長的喉溝2-7條;它的頭長約為體長的1/5,頭後腹側有一對較小的鰭肢,鰭肢寬短呈槳狀,梢端尖;其尾葉寬大,後緣呈平滑的「S」形,並具一處深的中央缺刻。上頜每側有130-180塊鯨鬚板,淡黃色,鬚毛很粗糙;鯨鬚板長40~50厘米。

灰鯨幼鯨為黑灰色,但成年後則呈褐灰色至淺灰色。它的全身密布淺色斑,以及由鯨虱和藤壺類構成的白色至橙黃色的斑塊。這些體外寄生物的斑塊成為了該種的特徵之一。

抹香鯨

抹香鯨(學名:Physeter macrocephalus):頭部巨大,下頜較小,僅下頜有牙齒。主要食烏賊。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50噸,是體型最大的齒鯨,頭部可占身體的1/3,無背鰭;潛水能力極強,是潛水最深,潛水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體型似魚,用肺呼吸。頸短,頭似與軀幹相聯;頸椎癒合;鼻孔為噴孔,位於吻端,前肢成鰭,前臂退化,掌部變長,趾數增加,但從外部看不出趾和爪;後肢退化;尾似魚,有水平尾鰭,游泳靠尾揮動。

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稱「龍涎香」,為名貴的中藥,用於治療咳喘氣逆、心腹疼痛等症。抹香鯨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不結冰的海域,由赤道一直到兩極的不結冰的海域都可發現它們的蹤跡。

虎鯨

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虎鯨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有一些群體組成的家族是動物界中最穩定的家族。虎鯨的一些複雜社會行為,捕獵技巧,和聲音交流,被認為是虎鯨擁有自己的文化的證據。分布於幾乎所有的海洋區域,從赤道到極地水域。水溫或深度沒有限制其範圍。分布延伸到許多封閉或半封閉的海域,如阿拉斯加灣,地中海,鄂霍次克海,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灣,紅海和波斯灣。

獨角鯨

一角鯨(學名:Monodon monoceros)體長一般在4到5米(不包括長牙),雄性略長於雌性。成年鯨平均體重800~1600公斤。一角鯨沒有背鰭,它們的脖子和椎骨的連接方式更像其他哺乳動物,與海豚和鯨魚反而不一樣。腹部呈白色,背部有許多深褐色或黑色的斑點。一角鯨出生時皮膚顏色很深,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變得越來越白,至性成熟時,腹部出現許多白色斑塊,年齡較長的一角鯨體色又幾乎呈白色,所以可能與白鯨混淆。一角鯨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它們腦袋上伸出的長牙,那是從左上顎突出唇外的犬齒,長度可達2~3米,呈螺旋狀,因為長得像角,故而得名。牙齒平時除了打鬥之外,還是它在家族當中地位的一種象徵,獨角鯨的牙齒越長、越粗,代表它在鯨群中的地位越高。

一角鯨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大多數集中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島西部的海灣和水灣。它們是深層潛水者,會在海洋各層深度覓食,冬天捕食底棲生物,特別是生活在厚厚冰層下的比目魚,夏天的主要食物是北極鱈魚、比目魚以及一些其他魚類。

海豚

海豚(學名:Delphinidae)具有齒鯨類典型的形態學性狀:紡錘形的身體;單個新月形的呼吸孔;頭骨套疊,上頜骨向後擴展與額骨重疊;顱頂偏左的不對稱;圓錐形或釘狀的齒等。各種間最明顯的變異與喙、上下頜、牙齒等攝食器官有關。喙的長短和大小,牙齒的多少和大小,反映了不同物種所佔有的生態位的範圍。如牙齒總數從僅10枚左右(里氏海豚)到共有250枚(長吻原海豚)。外形也呈大幅度的變異。

只有少數種類如虎鯨和領航鯨為顯著性二型,更多種類則可為身體大小、形狀、顏色,和背鰭形狀的輕微性二型。身體大小從小於1.5米(矮海豚屬的一些種)到超過9米。喙的變異自很長(長吻真海豚印度洋亞種)到很短(白喙斑紋海豚),還有幾個屬(虎鯨屬、領航鯨屬、小虎鯨屬、偽虎鯨屬、瓜頭鯨屬)完全無喙。多數種類的背鰭呈鐮刀形,少數的為三角形(長吻原海豚的一些亞種、雄性虎鯨)或圓形(賀氏矮海豚)。白海豚(Sousa spp.)背鰭的基部形成增厚的脊或駝峰,露脊海豚(Lissodelphis spp.)完全沒有背鰭。體色變異從黑、白二色到黑、白、灰三色的複雜色斑。

海豚是與鯨和鼠海豚密切相關的水生哺乳動物,大約於1千萬年前的中新世進化而成,廣泛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里,偶見於淡水之中。主要以魚類和軟體動物為食。

各種海豚構成了海豚科家族,該科是海洋哺乳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個科,全球共17屬37種,中國有13屬18種。海豚有著看起來友善的形態和愛嬉鬧性格,在人類文化中一向十分受歡迎。

鼠海豚

鼠海豚(拉丁語學名Phocoena phocoena)是一種可以長至1.85米的齒鯨。它背部黑色,腹部白色,生活在北大西洋歐洲、非洲和北美洲東岸、以及在黑海和太平洋亞洲和美洲的海岸附近。它以魚、甲殼動物和烏賊為食。鼠海豚是北海和波羅的海中最常見的齒鯨,但是其數量在不斷減少,原因可能是因為向海中排放毒水以及在漁網中窒息。

生物小百科:鯨的種類大全資料來源:https://read01.com/zh-tw/e2N436.html#.WZm6FT6g-Uk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