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虎咬獅」風味獨特 老外也想來一杯~!

(太平16日訊)起源於太平的「虎咬獅」混合著美祿和咖啡香的獨特口味,是太平華人民間流傳最具特色的飲品,不但深受道地人喜愛,也讓許多國內外遊客慕名品嚐,讓這種名字怪誕,風味獨特的太平原創飲料因此聞名。

「虎咬獅」的名字讓人聽來一頭霧水,以為是何方怪獸,也有人因為它是美祿混合咖啡的飲品,以為它是中南馬人所熟悉的「neslo」,但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則提醒兩者為不一樣的東西,不可混為一談。

李永球最近的一本介紹太平美食景點及歷史風俗的著作中,特別挑選了其中一篇作品「虎咬獅」作為書名,凸顯這個飲料的在地特色。

李永球在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虎咬獅」是在大約上世紀50至60年代,由太平人所創造,是太平目前很流行的飲品,福建話念做「hor ka sai」。

名稱意義難考究

他表示,如今全北馬都有「虎咬獅」,包括吉打、檳城、大山腳、瓜拉古樓、瓜拉牛啦、十八丁及老港等,惟不同地區名稱會有所不一樣,有的人稱為「MC」、可可或滴咖啡等。

他說,「虎咬獅」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取名及其意義,惟這已難以考究,並指當有人問及時他時則戲言古時候人們喝了「虎咬獅」之後,力氣充沛,好似老虎咬獅子,故得其名。

不過,李永球引經據典補充,「虎咬獅」在福建話被念為「hor-ka-sai」,陳正統主編《閩南話漳腔辭典》,收錄有「虎咬豬」(hoo-ga-di,也叫虎咬甜)詞匯,該食品是將甜和鹹的年餅黏在一起油炸。

因此,他指「某某咬某某」的名詞,是閩南地區給「混合」食品所取的常見字眼,並非憑空出現。

「太平是盛行漳州音福建話的地區,因此,可從蛛絲馬跡中探究『虎咬獅』的背景來歷。」

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評論「虎咬獅」,放冰塊和熱飲各有風味,各有喜愛。右圖為李永球新書《太平虎咬獅》

提及對「虎咬獅」的評語,李永球坦言「妙不可言」,但如何美妙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放冰塊和熱飲各有風味,各有喜愛,惟放冰則口味稀釋些,熱飲則口味較濃。」

十八丁豐隆茶室東方李康豪表示,「虎咬獅」已成為超越種族和國界的飲品,人人愛喝,就連澳洲遊客喝了也直呼:「better than starbucks」(比星巴克更好喝)。

他受訪時說,數十年前十八丁就有「虎咬獅」,是當地人常喝的飲料,近年十八丁旅遊業興盛,許多遊客都因受到親友的介紹慕名點喝這一怪異名字的飲品。

他分享說,除了澳洲遊客,曾有香港遊客點喝時以粵語念成「好架勢」,新加坡遊客也喜歡,但往往會要求不要太濃。

他告知,馬來人向來喜愛喝咖啡精混合美祿的「餒士羅」(neslo),可是,近年來不少已愛上「虎咬獅」。

他也提到,十八丁除了「虎咬獅」,還有另一風味飲品名為「獅咬虎」,由茶加美祿沖泡而成,形成十八丁雙絕飲品,惟以「虎咬獅」較廣為人知。

虎咬獅的獨特風味深受各族喜愛,冷飲風味更佳!

冀媲美怡保白咖啡

「虎咬獅」遠近馳名,有人已將之商業註冊為即溶沖泡飲料並在市場上銷售。

Bosland 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李學超說,基於「虎咬獅」的口味獨樹一幟而看好其潛能,今年起準備在國內外大力推廣,以便太平特產的「虎咬獅」能如怡保白咖啡般聞名。

他透露,在10年前已將「虎咬獅」中英文註冊為商標,生產「虎咬獅」即溶飲品,但當初沒有特別推銷,現在則是大展拳腳的時機。

他說,今年9月將把「虎咬獅」即溶飲品,帶到中國東莞的一帶一路展覽會展銷,作為打入中國市場的起步。

他表示,「虎咬獅」在北馬沿海鄉鎮比較流行,並聽說發源於太平十八丁。

資料檔:美祿咖啡擦出火花

「虎咬獅」是在大約上世紀50至60年代,由太平人所創造,是太平目前很流行的飲品。

虎咬獅其實由美祿混合咖啡沖泡而成,當美祿香和咖啡香在杯中相互碰撞融合時,另一種令人驚喜的風味就此產生,擦出火星撞木星的火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