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女性對於面膜的集中護理功效還是比較認可的,尤其是揭掉短時間內膚質顯著提升的明亮飽滿度,讓許多護膚愛好者欲罷不能。然而揭開面膜一瞬間的驚艷程度是否代表一款面膜的最終效果?面膜的保濕功效和價格是否成正比?非常便宜的面膜是不是一定效果差還毀皮膚?中國消費者協會昨天發布的一封報告能夠給出一部分解答。


中消協在宣稱具有保濕功效的面貼膜中,選取出我國市場上知名度較高、份額較大的26款產品,對其安全性和保濕功效進行了測試跟比對,最終發布的《26款面貼膜商品比較試驗結果》(建議自己進行搜索),或許會對你的護膚品消費觀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次參與測試的26款樣品涵蓋市面上各個檔次的產品,從如雷貫耳的國際大牌到以親民著稱的開架品牌,單片折後價格從3元到191.7元不等,差價巨大。值得欣慰的是,這26款產品均未檢出激素類物質和丙烯醯胺,防腐劑也均符合標準,個別樣品出現螢光現象,但不確定是增白劑所致,也可能是成分中包含維生素、蛋白質、胺基酸等,總體來看,安全性方面基本可保無虞。


從保濕功效上看,從使用後短期內就有明顯差異,皮膚水分含量最多的增加了32.38個單位,最少的只增加1.28個單位,即時補水效果排前三的分別是售價39.6元、130元和31.7元的三款面膜。從使用6小時後的長效保濕力來看,效果最好的三款分別是售價3元、59.5元和19元的三種面膜,而那些售價在百元以上定位高端的大牌面膜,起碼在6小時以上的保濕功能上並沒有特別突出。


不過,我們也不能就此認為大牌面膜除了品牌價值之外就沒有其它可取之處,大牌之所以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知名度,說明其功效是能夠經受時間和群眾檢驗的。保濕力只是測試面膜功效的一個維度,也是最基礎的維度,面膜的其它功效還可能包括美白祛斑、控油收毛孔、提拉抗衰等,因為保濕力較差而一棒子打死一款產品一個品牌,未免有失公允。不過對於訴求簡單的人群來說,倒也不妨嘗試正規廠商生產的平價產品,說不定會有令人驚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