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購買過Nuforce的兩台D類多聲道後級,其中有一台還是Nuforce的旗艦多聲道後級。

那兩台D類多聲道後級給我的體驗,有好有壞。

好在他們功率都非常低,聲音很純靜,並且體積小發熱量也不大。

在那之前我是使用的B&K 200.7S2,那台火爐力大聲音精,和Nuforce比起來差了很多。

而他們的缺點也比較明顯——如果功放後面沒有負載音箱,那麼空載有可能會燒那一通路的功放。

推我當時使用的傑士,超高的阻尼系統雖然收緊了中低頻,但卻讓聲音有明顯的壓縮感,不自然。

現在,Nuforce被奧圖碼買下。Nuforce轉而經營數碼化的音響產品。

而Nuforce的前老闆Jason創立了Nuprime,讓以前的高端的音響產品得以繼承。

而MCH-K38正是在Nuprime旗下的多聲道D類放大器產品。

不過,在Nuprime寄來MCH-K38後級放大器的同時。黑科技音響公司STARKE也寄來了他們的七聲道D類放大器D7

Nuprime和STARKE


這台後級配置的前級,在上一次的評測中,我已經詳細的為大家進行了讀解。

基本上就是一台完完全全的半成品,並不值得推薦。


這台後級定價25200元人民幣,提供每聲道210W(無論4 Ohm 或 8 Ohm 負載)的8個獨立聲道的強力輸出。

如果把相鄰兩個聲道並聯起來,MCH-K38會變成400W(4 Ohm 或 8 Ohm 負載)的單聲道放大器。


STARKE的D7型號全稱為D7-300,它是STARKE的第二款多聲道後級產品,售價為22800。

而第一款則是世界上第一台純A類七聲道後級A7-450。


而我們注意一下D7的功率標準,它在8歐負載下功率為150W,而4歐負載下做到了功率倍增300W。

而D7-300中的後綴,則就是代表的它在4歐下的功率。

為什麼不標8歐的呢?我想是因為STARKE這個品牌,它只出4歐音箱的原因。


兩台後級放在一起,完完全全是兩種工業設計風格。

Nuprime MCH-K38是標標準準的黑色鐵皮機箱,並且和以前的Nuforce一樣,聲道開關做到前面板上。

而STARKE D7而用了較厚的鋁板,材質處理和蘋果筆記本類似,前面板的電源開關和聲道開關為觸摸式,更為高級。


STARKE的箱子有很多極簡設計風格的取向,而後級明顯也是。

Nuprime就外觀而言,還是比較傳統。


STARKE D7雖然只比Nuprime MCH-38少一個聲音,但由於沒有聲道並聯功能。所以,看起來簡單不少。

單就兩者背後的工業設計而言,我更喜歡D7的,簡單明了。

但就兩者的用料而言(特別是和音質關係較大的接線柱),Nuprime要好一些。


和外面看起來一樣,傳統的Nuprime自然深一些,長一些。

而黑科技公司STARKE D7,非常短小,機器本身也比Nuprime輕不少。

試用與試聽

一般,我拿到產品都是先拆解再試聽。但由於之前就測試了Nuprime這前後級一套,D7隨後再前來。

所以,這一次我就先AB對比試聽了AV和Hi-Fi,再進行拆解分析。喇叭系統是全套的Kenkrisel Q125。

AV的前端是聖歌AVM60,而Hi-Fi的前端是ViDAC和lightharmonic 20GB USB線,由macbook air作為數字轉盤提供DSD音源。

我們還是先從使用講起!


在這兩台功放的電源插座旁邊,都有一個管理通電的硬開關。

而他們還有一個待機和開機的控制按鈕,D7在正前面板正中間光柱的下面,MCH-K38在左側。

上圖都是待機狀況,MCH-K38待機是電源開關顯示紅燈,而D7是開關為綠色呼吸燈閃爍。

而後級設立待機狀態,是為了能和前級連動,通過觸發控制實行遙控前級開機,後級一起開。前級關機,後級一起關。


這是開機狀態下的顯示,D7的屏顯和經典的ADA 6150很像——隨著聲音每聲道有光柱交動。

而每聲道的光柱下方,有該聲道的開啟和關閉選擇,為觸摸式操作。

而MCH-K38則用按鍵上方和下面的燈顯示狀態——按鍵上的燈均為RCA狀態,而並聯和不並聯的通道,顯示的燈的顏色會不一樣。


如果用D7當作立體聲放大器聽Hi-Fi,那麼最好是連接左右兩側的聲道,讓他們儘量遠離,減少聲道間的干擾。

同時,還要在前面板關閉沒有使用的聲道。

而下方的MCH-K38在聽Hi-Fi的聲音,最佳狀態是XLR接口的聲道並聯狀態。

當使用XLR接口時,相應的聲道指標燈是位於數字上的。並聯時,燈會變成紅色。


而如果只用單一通道驅動,那麼燈會變回看起來都更環保的綠色。

試聽開始的第一件事,是把D7的腳釘給裝上。


STARKE這一品碑的工業設計師Scott是一個鋁製品愛好者,所以他的腳釘也是鋁製的。


如果D7沒有標準機架,那麼就最好還是把這個原配鋁製腳釘給粘上去。


Mackbook air作為數字轉盤,一台4萬元的ViDAC解碼器與2萬元的lightharmonic 20GB USB線。

這樣的前端,配這兩台後級,肯定是綽綽有餘。

Nuprime MCH-K38非並聯狀態:

聲音解析力比較強,音色屬於中性偏溫曖一點。

看電影的動態、解析力、力量都不錯,就聽感上和以前的Nuforce旗艦七聲道相比更加寬鬆,這是有明顯進步。

就Hi-Fi表面而言,比以前的Nuforce全頻厚度有提升,聲場寬度還不錯,而縱深的聲場表現一般。

人聲談不上薄,但也絕對不算厚。

Nuprime MCH-K38並聯狀態:

這裡提到的變化,都是以非並聯狀態為對比基礎。

電影表現的動態、力量明顯增加,高頻解析力有所下降。

Hi-Fi表現上,聲場橫向收窄了一點點,但縱向聲場卻擴展了很多。

同時,人聲的厚度明顯增加,聽音樂的人聲結像力明顯變好。

不過,高頻的延伸,卻收斂了一些。

STARKE D7-300:

先談音色上的區別,他的音色明顯比Nuprime的更接近傳統模擬功放的聲音,和STARKE自家的A7很像。

聲音比Nuprime再溫曖一點點,但聲音的順滑度和分離度和MCH-K38比是非常明顯的高一個檔次。

就多聲道的推力而言,我認為兩者的區別,算不上非常大。

非並聯狀態下,D7好一點。而並聯狀態下,MCH-K38好一點。具據表現為,動態和打擊力會更好一些。

但不管在任何狀態下,D7的耐聽度都是明顯高於MCH-K38,他的聲音明顯更加穩重。

而在Hi-Fi表現上,無論是非並聯,還是並聯狀態下。

STARKE D7表現出的,都是勝過MCH-K38一個級別的功放。

D7的聲音更加順滑連貫,全頻聲音更加厚實與凝聚,聲場也更寬大。


實際上,前一次的評價中,我對Nuprime這台後級的原配前級,評價就非常低。

而本次的對比評測中,MCH-38再度和對手相比,處於下風。

公平起見,我邀請了本地的Nuprime的經銷商,讓他到我家自行進行了PK。

結論和我完全相同,並且表示對我將這一對比結果公布出來,沒有任何異議。

拆解,能否解釋原因?

發燒堡一直以來的傳統是有機必拆。所以,關於功放的技術問題,我們邊拆,邊分析吧。


nuprime的外殼材質應該是鐵皮。


厚度為3.32mm,這比日系合併機的機殼硬度與厚度都好了不少。越薄的機殼,越容易產生震動。


打開Nuprime MCH-k38之後,的確是開關電源和數字放大的組合。

我們可以看到每路放大都有一路散熱器。


MCH-K38 同樣採用新派的特色「A+D線路」, ULCAM(超線性A類前級放大)前級模塊混合自家優化D類後級放大。

據總代的朋友介紹,由於A類前級放大電路的加入,使得現在的Nupirme比當年的Nuforce同類產品發熱量是明顯增加。

所以,我們看到在散熱片的設計上,是明顯有風扇固定孔的。


並且,風扇的供電接口也早已預留。

我想,如果這台多聲道後級放大器,要出功率更大的產品。或許,增加風扇是唯一的辦法。


這便是Nuprime的開關電源。NuPrime開發出的D類放大線路擁有比一般D類放大線路更高的開關頻率,一般D類放大的開關頻率約為300KHz,但新派的有550KHz,能以更精準的應付訊號輸入和功率輸出時的精微變化。


同時,Nuprime的放大部分是加入PWM技術(應用仿真音波混合高頻脈衝會自動產生共震之原理),來為切換放大後的脈衝訊號調整波幅;還有設計上容許切換放大之開關頻率可自動變化(不固定於550kHz),可以因應輸入訊號之動態轉變、輸出電流的索求、和喇叭內阻隨頻率響應而漂移等因素,作出最合適的升頻或降頻來配合。

看完了Nuprime之後,我們來看看STARKE D7-300。


就機殼而言,STARKE的兩台後級A7和D7都是不惜成本的做法,5.34mm厚的鋁殼,基本上是不會出現在這個級別的功放之中的。

由於這台後級都是用這種厚度的鋁殼來製成。


而且頂殼加側面基本上就是直接放在下面的鋁板基座上的,所以他的結構非常之穩固。

機殼上天生的避震優勢是帶來透明音質的首要保證。

由於STARKE D7的聲音表現,我對他內部充滿好奇,但是打開之後,我認為並沒有Nuprime那麼「好看」。


這個內部和Nuprime比起來,絕對屬於空蕩蕩的。為什麼採用了Icepower的方案,卻沒有以前我聽過的許多icepower功放聲音冷、硬,缺乏彈性的問題。

同時,右邊的那塊紅色的,梆在電源進線上的東西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我去詢問了總代,總代回答了一部分。同時也將一部分問題,提給了STARKE廠家的DAN。


第一個問題:這拓紅色的東西,是什麼鬼?

DAN給出的答案:STARKE D7在設計時,所有放大部分的電源和控制部分的電源完全分開,紅色部分是給控制板,觸摸板用的電源。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同樣採用ICEPower技術,STARKE D7的功放聽感上卻有不存在」冷、硬、無彈性「這三個D類功放常見的問題?

DAN給出的答案:ICEpower獨有的PWM放大技術,不同於一般的數字功放,他後半部分是波形放大,也就是模擬放大。等於是數字模擬混血功放,取了數字的好處,也保留了模擬的好處。
最常見的ICEpower技術AV功放,是先鋒。但先鋒並沒有用ICEpower的模塊,而是只用了晶片,而電源和周邊電路是先鋒設計的。
但是為什麼我們的功放比很多同樣採用了ICEpower功放的聲音更有模擬味呢?這是因為我們的電源做得比它們好得多。 數字功放都是開關電源,開關電源最關鍵的是開關頻率。
一般功放開關電源頻率是在幾百K(註:Nuprime MCH-K38為550KHz)的量級,D7採用的是8.2Mhz(8200kHz)的電源,聲音自然就細膩和自然了。
同時,STARKE應用的ICEpower模組已經是第三代模組,是最新的放大技術。和第一代與第二代ICEpower相比,聲音完全不在同一層面。

摩大大TIPS:
關於上面這一點,從聲音上如果不能理解的話,我用大家用的手機螢幕舉舉例子。

真實的圖像是沒有晶格的,而數字顯示屏都有解析度的概念。低端手機解析度低,我們就能看到晶格。而到了視網膜級別的手機顯示屏,我們就再也看不到晶格。

這就是數字設備模擬真實畫面的案例。聲音也一樣,採樣越精細,數據越大,數碼味越弱,越接近模擬。


第三個問題:那麼提供分離度和聲音的凝聚力,是如何達成的?

DAN給出的答案: 屏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 電源和放大在一個機箱裡, 多個聲道都在一起,屏蔽就變的很關鍵。

電源和放大部分要完全隔離,我們這塊肯定是做的很好,前面還說了控制部分的電源和放大部分的電源都是分開的。

多聲道之間的隔離很講究,所有信號通路都是用屏蔽線,而且屏蔽線在焊接的時候,不能夠把屏蔽網拉開,都要一直覆蓋到接近焊點的位置。好的屏蔽和隔離保證了好的分離度。


注意看信噪比。

寫在最後:

Dan給我的解答,基本上是讓我滿意的。

之前我還問過一個歐美廠家的朋友,為什麼你們的產品看起來那麼簡單,但是聲音卻很好。

這位朋友給出的答案是Hi-Fi就是追求極致的工業產品,能少用一個元件達到你想要的聲音,就絕不多用一個元件。

能用少而精的元件,得到讓人滿意的聲音,才是大師。

Nuprime嚴格來講,依然屬於中國台系品牌。台系品牌和國產音響產品的主要問題,是在校音上。

國內的很多音頻工程師,並不差技術,但他們當中有良好的音樂修養的人卻不多。

這是和老外最大的區別,這也是為什麼富士康可以製造蘋果手機,但自有品牌手機卻永遠也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回到今天的話題,從聲音上來講22800元的STARKE D7從聲音上來講是全面勝過25200元的Nuprime MCH-k38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MCH-K38很弱。相反,如果他和其他同價位的功放對比,它還是會有自身的優勢。

這個結果的原因是在於STARKE作為一個2011年才成立的品牌,一直以來都是以故意壓低產品價格的方式在參與競爭。

雖然STARKE的產品並不便宜,但它們每一款基本都有一些越級挑戰對手的能力。

並且,如果MCH-k38是一台八聲道功放。在7.1.4的全景聲時代,他正好可以和3聲道的強力後級組合在一起,負責驅動系統時面的四個環繞與四個天空聲道。

所以,廠商推出這樣一款產品,我認為也是非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