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醫生,他只用了僅僅兩味葯,就治好了頑固咳嗽!

原創 醫者榮耀 2017-08-08 10:21

在北宋年間,有一個進士出生的才子,聰明好學,為人機敏,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敢於打拚。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經營,一路升遷,直到後來,官拜從五品上的殿中丞。這對當時的讀書人來說,也算是一個很不錯的成就。

然而,有一次,正在他刻苦用功的時候,突然病倒了。當時請了不少名醫給他治,也是幾經輾轉,好不容易才從病魔手中撿回一條命。從那以後,他便對岐黃之術有了興趣,他覺得,要是自己能夠精通這岐黃之術,怎麼落得這步田地?

他開始勤奮的學習醫學典籍,尤其是當時最頗負盛名的《黃帝內經》與《傷寒雜病論》,仔細研究醫理與方葯,並不恥下問,常去拜訪民間老中醫,沒想到沒幾年時間,他竟然成了一個名醫。而被世人記住的身份,也是一個醫者。他就是北宋名醫孫兆。

孫兆醫生的醫術十分高明,當時求他治病的也是絡繹不絕,一時間門庭若市。有一次,有一個病人得了一種病,吐痰,一會兒可能會吐到一升多痰,喘氣咳嗽,不得安寧,找到孫醫生看病時,但見面色暗淡無光,精神萎靡不振。

孫醫生給病人把了把脈,並結合這個病人的實際情況,認為他這是肺中有痰,胸膈不利,這種情況治療起來雖然不是很棘手,但是遣方用藥卻絲毫猶豫不得。於是,孫醫生給這個病人開了張仲景的“葶藶大棗瀉肺湯”。

孫醫生交代病人家屬,煎藥務必要仔細,先在沙鍋里放上三升水,將12枚大棗的棗核去掉,放在沙鍋中煮,煮到只有兩升水的時候,把棗去掉,再把一錢的葶藶子放進沙鍋里,再煮片刻後,倒出葯汁,溫服。

當時也有人不理解孫醫生為何這樣用方,因為葶藶大棗瀉肺湯主要是用於肺癰,而這個病人雖然也是咳痰喘氣,但可能還並未達到肺癰的地步。孫醫生說,這個病人雖然主要癥狀是咳嗽,但病機卻是肺中有痰,胸膈不利,用葶藶子破水瀉肺,大棗護脾通津,並無不可。

孫醫生一再解釋說,其實葶藶大棗瀉肺湯這個方子,無論是從配伍上,還是在臨床使用上,都是奇妙得很的。這個方子獨用葶藶之苦,先瀉肺中的水氣,這樣幾乎能夠把病根拔掉的差不多了,配上大棗的緣故,除了護脾通津之外,還是擔心葶藶子苦甚傷胃。

孫醫生認為,葶藶大棗瀉肺湯這個方子,從功能上來講,瀉肺而不傷脾,能夠保全母氣,這樣就成為之後復長肺葉的根本,瀉中有補,恰到好處。又加上這個病人以往的肺胃功能並未受過什麼重創而導致虛弱,所以使用葶藶子也並不是十分令人擔心,當然,肺胃素虛的,還是不能這麼用的。

那個病人按照孫醫生的方法,回去把葯煎好了,服了一天之後,就覺得胸中暢快許多,再服用一天,就明顯感覺沒有那麼多痰涎了,再服用一天基本好得差不多了。病人問孫醫生還要不要再喝點葯鞏固一下療效,孫醫生說,中病即止,之後的事情,交給人體自身的正氣去處理就好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