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止「文青風」了,就連飲料都要以此吸引人氣。不久前,大陸一名網友到超商購物,走到飲料貨價時看到了一些「文青果汁」。這是味全(in China)的果汁,每個罐子上都有不同的字,只要買一組,就能擺出暖心的話向愛人告白。這創意雖然不錯,但擺錯字的話也可能出現問題。
▼這名網友發現,超商中不同口味的果汁整齊排列,但組成的字卻是:「你媽年年感冒 你爸發小姐大紅包」。
在大陸,「小姐」是人們對性工作者的稱呼,這樣看來的話,這句話的意思就太惡劣了。網友們看到後紛紛表示:「感受到了超商工作人員無法放假的怨恨」、「今晚也去超商擺一個」、「這是活體印刷術的靈活運用」、「什麼都不用說了,買買買」
文藝青年,簡稱文青,又稱文學青年,原指喜愛文學(文化、文創)藝術的青年,21世紀後用法發生變化,主要指拒絕隨大流,標誌自己與眾不同的志向與品味的青年,有時英語中被譯成「hipster」[1]。
在1990年代前,「文藝青年」一詞是在社會文學運動當中被運用;1990年代後,則是演變成網路流行語的運用;同時也受到網路爆紅的影響,文青一詞開始在台灣大眾媒體廣為流傳,最初的詞義也逐漸模糊,網路上衍生出各自主觀的論述,例如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穿著、行為、個性、嗜好、文章寫作風格;另外還有假文青(偽文青)、微文青的稱謂;目前文青常有嘲笑性質或成為自嘲用語。[2][3][4][5]
- 1928年3月15日,創造社出版的《文化批判》期刊第三期[6][7] ,刊登提到:
應該克服自己舊有的個人主義,而來參加集體的社會運動。
——郭沫若,《留聲機器的迴音-文藝青年應取的態度的考察》
- 1950年,中國青年寫作協會成立,其宗旨為:「團結青年作者,培養青年文藝興趣,提高創作水準,發揮文藝力量」。
- 2000年4月15日,《淡水牛津文藝》第七期[8],刊登提到:
從小我就是個「文學青年」,對文學的興趣非常濃厚。
——王昶雄,《淡水河畔的美麗漣漪-王昶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