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家長聊天,除了孩子學習就是教育,學習嘛,要靠孩子自己,而教育,家長就起了重要作用。最近因為高考狀元多出於教師家庭又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有很多家長都說,你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怎麼效果這麼好。其實,哪個家長不得學習做父母,老師更是一樣。可能就是老師帶的學生多了,孰能生巧吧。就我身邊的老師,有時候會聊天,最想當什麼階段年級的老師,大學老師是首選呀。所以,老師對於教育也會困惑,也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我們平時自己也會看家庭教育類的文章,會反思自己哪裡做的不好。和班裡的學生溝通,也會先了解孩子性格思考怎麼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有很多人會借鑑國外的教育方式,當年我就曾聽一個老師說過:「去國外旅遊了一圈,看到中國家長讓孩子下泳池時,是長輩各種不允許,也不讓靠近水邊,就爺爺奶奶跟在身邊陪著玩。外國的一對夫婦呢,直接「咕咚」一聲孩子就下泳池了,在身邊讓他自己適應,這太帥氣了,以後我也要這麼養孩子。」當然了,可能這會引發爭論,但是我想說的是該放手的就放手,我們不都知道不能陪伴一生嘛,所以不要太嬌貴,不然大了有的是讓人心疼心累的時候。

我們之前討論的時候,就說德國教育不錯,就簡單的說,德國包攬了一半的諾貝爾獎呀,有人會說這是人家天賦高,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是,家長要能發現孩子的天賦,並且不能讓孩子的天賦埋沒呀,孩子小時候哪能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賦,這不是得靠父母。

所以這次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德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技巧,當然了,年齡是在0-6歲,這是重要的開發階段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