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衣櫃里永遠少件衣服」,共享服裝正是針對女人的這個痛點而來。年輕女性的通勤服裝大多購自於ZARA、H&M及淘寶天貓上的快時尚時裝,需求更傾向於嘗新。共享服裝為廣大愛美女性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原來在女生衣櫃里只能「被寵幸」一兩次的衣服,現在通過租賃的方式被更多用戶多次使用,使受眾除擁有較為封閉的私人空間之外,又多了一個開放式的涵蓋各種流行元素的「大衣櫥」。

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倡導服裝共享的網絡租衣平台開始走入人們的視線,如跳色衣櫥、多啦衣夢、衣二三、女神派、那衣服、美麗租等二十多家企業。其理念是為用戶節約成本,為社會節省資源。那麼,現階段的共享服裝平台到底怎麼樣?

億歐統計了部分「共享服裝」平台發展現狀:


(停更為微信公眾平台停更時間)

共享服裝平台從2014年下半年就開始成立,期間有平台陸陸續續在融資,也有平台在未獲得資本的青睞後,就悄無聲息的選擇了退出。

為了有更直觀的感受,億歐作者體驗了共享女裝平台「多啦衣夢」,真實還原共享服裝的服務流程,體驗環節描述採用第一人稱。

體驗產品:多啦衣夢

初了解:

1、哆啦夢衣定位:女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女性

2、服裝種類:商場常見的品牌如MODA、La chapelle、秋水伊人、FILA等,此外更多的是一些快時尚品牌,還有一些獨立設計師品牌,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選擇服飾比如通勤、日常、聚會、度假。

3、月租金相對較低。

體驗下單:

為了體驗不同時間的差異化,還有不同的季節的服裝,本次體驗我共下了兩次單,時間跨度比較大,中間隔了兩個月。

1、下單時間:2017年4月19日

第一次在平台上下單我還是花了挺長時間的,首先是因為第一次使用,對軟體不是特別熟悉,其次是衣服種類款式太多,還有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看上的衣服全被「搶光了」(攤手)。所以,第一次下單的事件還是挺長的,登錄會員到下第一單中間隔了十五天!期間我一直有關注我喜歡的那幾件衣服,是否到貨,但過了十五天沒有貨,甚至有幾件我喜歡的下架了,所以第一次登錄到下單體驗感並沒有那麼好。平台上衣服款式是比較多的,但是每個款式的數量沒有很多。最終,我放棄等待喜歡的衣服有貨,選了幾件衣服下單,整個流程還是比較順暢的,按照app的提醒一步一步操作就好了。


下單前,是看不到衣服單價的,下單後我才看到。多啦衣夢這個平台的衣服價格基本上都是處在200元以上的,不過相對其他幾個平台來說,衣服均價偏低。

如果在體驗中遇到想留下的衣服,在APP付款就可以直接購買了。購買的價格就是我們在訂單里看到的標價(據說已經是折扣價),就看你能不能接受購買「二手」服裝的事實咯。

下單後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衣服(體驗者坐標北京五環外),是順豐速運發過來的,外面就是普通的快遞盒,裡面的衣服用另外的袋子又裝了一遍,疊得很整齊。


收到的衣服看起來是很乾凈的,我室友說就是像新買回來的一樣,沒有任何洗滌劑的味道。(平台稱每件衣服都會在業內頂尖的乾洗店,經過7道清潔步驟和3道消毒殺菌)

歸還時,先在app上填寫準確時間預約快遞小哥,然後填好信息後會收到一個驗證碼,快遞小哥來了之後把驗證碼告訴他就ok了,不需要自己付快遞費,衣服也不需要自己清洗(你實在想洗,也沒人攔著你)。

退完衣服後,如果你覺得你近期不需要使用這個軟體了可申請凍結帳號,平台將會保留剩餘的會員時間,當你覺得需要再次使用的時候,再解凍帳號就能繼續使用,平台將重新計算會員時間。

2、下單時間:2017年6月2日

接著在六月份換季的時候,我下了第二單。下單流程和第一次區別不大,整個下單過程比較花時間的依然是服裝挑選,因為衣服款式比較多但是標籤化不夠細,選擇商品的時候沒有明確的導向(比如說我選擇的標籤是T恤,結果襯衫也跑進我的選項里來了?),所以挑選的時候花的時間比較長。



包裝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了一張衣服的歸還卡和髒衣服的收納袋,但歸還卡用處不大。


最上面這個袋子就是髒衣服的收納袋

收納袋下面就是我第二次下單的三件衣服,整整齊齊的擺在盒子裡。(圖片的左下角就是衣服歸還卡,只拍出了一個角)



租一次衣服之後,想要繼續租下一次,必須將上次租的衣服還回去。以而租衣服的周期3~4天來算,再加上路上的時間,即便發的全都是順豐,也需要5天左右的時間,所以,一個月租衣服的極限次數,應該就是6~7次。

服裝租賃的生意真的有市場需求嗎?

服裝可以概括為一個人素質、品位、眼光以及消費能力的綜合表現形式。服裝消費者來說主要分三類:

其一,經濟條件良好,家中的衣服已經住滿了衣櫥,卻還在抱怨自己沒有衣服可穿的服裝「發燒友」。

其二,有著服裝產品的預算上的「冷靜消費者」。

其三,曾經在購置服裝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大量浪費或閒置者。

對於第一類服裝租賃者群體,以我國目前服裝租賃企業包月費用平均300元(最貴的不到600元,一般二三百元),每月可租賃服裝產品6件套計算,上述消費者每年花費3600元的租賃費即可獲得72件套的服裝產品使用權。採取租賃方式進行服裝消費,每年至少可為其節省一半以上的購衣費用。

第二類「冷靜消費者」,一般在一二線城市工作,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每月對服裝產品消費金額在1000-2000元。對於她們而言,租賃服裝是另一種服務消費選擇和組合方式,消費金額浮動不大,但卻能夠獲得更多服裝產品的使用權。

第三類服裝租賃行業的消費群體造成服裝產品閒置或浪費的原因很多,比如說尺碼不合適、產品與網上圖片差異較大甚至還有買到假冒偽劣產品等等情況,但又因為怕麻煩、扯皮、運費等原因沒有退貨。對於她們來說,服裝租賃方式的服裝質量有保證且相對便捷,比較匹配需求。

那麼既然共享服裝有一定市場需求,為什麼我國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共享服裝產品這一模式的接受程度要遠低於共享單車呢?

2009年11月,「共享服裝」開山鼻祖的美國服裝租賃電商平台「Rent the Runway」就已創立。至今的幾年間,不斷有入局和退出者。在這個模式剛來到中國時,火過一段時間,但沒過多久就開啟低調模式。現今,業內對共享服裝的態度偏向保留質疑和期待。因為現狀來看,很多人看好共享服裝這個模式,但不願意使用。據億歐體驗及總結,共享服裝發展的挑戰主要來自於以下四點。

首先,相對新衣服,消費者更注重租賃服裝的衛生問題。

目前,國內眾多的服裝租賃企業中,還無法做到向消費者提供洗滌過程的追蹤,比如採取何種方式對回收來的服裝進行洗滌等。同時,也無法提供讓消費者信服的、專業醫療衛生機構出具的消毒報告。這些經營過程中的細節,實際上都是消費者們對於參與到服裝租賃消費中的擔憂。億歐設計的共享服裝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大部分人不願意嘗試共享服裝的原因就是擔心衛生問題。

其次,就是在對於共享服裝產品的折舊問題認識上,消費者與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共享經濟這個東西只有在足夠文明的社會上才能立得住腳,因為雙方對服務有著不對等的界定。

實際上共享服裝行業尤其如此。一件衣服要被共享多少次才會從共享平台下線呢?據了解,國內某租賃平台宣稱是30次,一件洗滌過30次、運輸至少60次的衣服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怕是很難有人說得清楚,並且服裝產品由於本身材質面料和使用者以及使用環境的不同,折舊速度顯然就會迥異。此外,國人還會有「租衣服的人必定是買不起衣服的」這類面子思想問題。

再者,就是服裝租賃運輸效率是否能讓消費者滿意。在共享經濟圈子裡,有一個著名的電鑽理論。大意就是我買了一幅畫想掛在牆上,但是需要先在牆上鑽一個洞。傳統思維就是那我就去買一把電鑽。但是,一般家庭對電鑽的使用頻率是相當低的。於是,共享電鑽似乎成為了最佳的選擇。然而,我需要的是電鑽儘量能夠「即需即得」,而不是等待第二天或者更久的時間。

服裝租賃行業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消費者獲取一件衣服,既要收快遞又要寄快遞,並且還要等到衣服寄到租賃平台之後才能再次下單(這一規定部分平台例外)。這期間最少需要耗費三四天的時間,也就是說消費者在租賃服裝的同時,仍然需要購買足夠量的衣服才能保證日常穿著所需,而使用多個平台又需要進行頻繁的消費決策。

還有就是服裝行業普遍存在的「通病」,產品換季的問題。對服裝租賃公司而言,要麼承擔不低的服裝庫存成本,要麼選擇和服裝生產企業或者銷售商掛鈎。但無論怎樣,服裝租賃平台換季服裝出現的時間要遠遠低於實體店鋪新款上架的時間,而這對追潮流的年輕消費群體而言,是不小決策阻礙。

總之,我國服裝租賃行業伴隨著各方面服務的進一步完善,正處於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階段。但由於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短時間內難以轉變,因此我國服裝租賃行業必然還會面臨和出現很多的問題,也遠遠沒有達到熱門的程度,這點從各國內各大租衣平台的用戶量和活躍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客觀地說,服裝租賃模式未來能否在我國做大做強,的確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觀察。

而當下借著共享單車火爆東風,也想火一把的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項目,還是不要被共享東風裡的沙子迷了眼。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衛哲曾談到,要分清分享經濟和共享經濟,分享經濟是網際網路讓閒置資源通過分享經濟來釋放;共享經濟需要投入新的資源,網際網路只是提高了資產的使用效率。目前來看,還沒有看到任何共享經濟能夠使資產的使用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共享經濟的確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它起源於矽谷工程師們的情懷,概念歷久彌新。但是,共享項目「千千萬」,不知哪個是打著共享的旗號去「占領」廣場的廣場舞大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