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不好這4點,別輕易送到幼兒園,否則吃虧的是孩子!
在現今社會,做事情一般都會看年齡,比如三歲送幼兒園,如果你的孩子三歲沒上幼兒園,就好像孩子是個異類一樣,親戚朋友、小區鄰居見到時候都會問:哎呀,三歲了還不送幼兒園呀!
寶媽聽了這話,心裡肯定不舒服,反駁吧,好像孩子三歲不上幼兒園確實有點晚,不反駁吧,聽到別人這樣講孩子心裡多少還是不舒服的。
那麼今天木棉跟大家普及一下,其實完全不必按照年齡來送孩子進幼兒園,要看孩子是否達到進幼兒園的條件,如果孩子不具備這4個條件,做不到這4點,最好先別送孩子進幼兒園,很容易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
一、會自己上廁所
別小看了這一點,孩子不會上廁所,不會自己提褲子,總讓老師幫忙,會被別的小朋友笑話,如果孩子膽子小,想上廁所不敢說,甚至會憋得尿褲子,相信我,這對於孩子來說,可不是什麼美好的童年回憶。
小區鄰居家的孩子平時爺爺奶奶帶著,性格比較內向,膽子也小,三歲多的時候,爸爸媽媽想著總讓老人帶孩子,老人也累,送到幼兒園,老人也能輕鬆輕鬆,就把孩子送幼兒園了,結果入園一天,孩子說什麼都不去了,為什麼呢?在幼兒園,口渴了不敢說,想上廁所也不敢說,下午的時候還尿了褲子,被其他小朋友笑話了。
二、可以自己吃飯
同事的女兒今年過完年送到幼兒園了,每天因為吃飯這事兒上愁,女兒挑食,也不太會自己吃飯,在家都是奶奶餵。到幼兒園之後,老師還挺負責,遇到不喜歡吃的飯,老師也會盯著她女兒吃,不吃完不讓休息。
幼兒園有攝像頭,可以連家長手機,我同事每天中午都看著她女兒,老師在一邊監督她女兒吃飯,她女兒呢?則是一邊哭,一邊吃飯。
何苦來?本來是送孩子到幼兒園開心學本領的,結果鬧得孩子像委委屈屈的,不划算。
三、敢於表達,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
我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上幼兒園的經歷,在農村,那時候大班小班是在一起的,大班的學生學習數數和拼音,小班的則在座位上做手工。
我那個時候大概是不到4歲吧,膽子又小,不敢說話,媽媽給我帶了一瓶水,上課時候,老師不說讓喝水,我是絕對不敢動的,那種經歷真是很痛苦,完全陌生的環境,自己本身膽子又小,上完第一天,我就再也不想去了,好在當時媽媽還比較理解我的心情,就允許我繼續在家玩。
直到6歲的時候,才又一次把我送幼兒園,那個時候大一點了,就很快能適應了,媽媽把我送到幼兒園,我就笑著說:媽媽,你可以走了,我自己可以的。後來,我學的也挺快,每天早上都會領著同學們讀書。
所以不要急著讓孩子去幼兒園,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環境,離開爸爸媽媽甚至還有分離焦慮症,如果孩子本身膽子小,不善於表達,那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一種煎熬。
四、有午睡的習慣
幼兒園每天中午都有午休,如果你家寶寶平時並不午休,沒有這個習慣,最好還是先別送了,一來孩子中午不睡覺會影響其他小朋友,二來,老師也會想辦法讓孩子睡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別的小朋友都睡覺,就會認為別的小朋友是對,自己不睡覺,那是一件錯事。
當然了,午睡也是一個好習慣,媽媽打算送寶寶進幼兒園的話,要讓寶寶養成合理的作息時間,比如晚上別睡太晚,早上要早早起床,中午睡個午覺。
我記得《小王子》裡面有句話,All grown-ups were once children, although few of them remember it。意識是說,所有的成年人曾經都是孩子,儘管只有少數人還記得。
是啊,我們曾經都是孩子,也曾經經歷過害怕、孤獨,只是長大成人後慢慢變得強大了,也忘記了曾經也是一個什麼都害怕的孩子,所以,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沒有想法,沒有思想,只聽從大人的安排就可以了,就像送孩子進幼兒園一樣,孩子沒做好準備,而大人因為種種原因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只能讓孩子更加惶恐、不安。
所以,什麼事情都不要隨大流,大器晚成也大有人在,3歲送孩子進幼兒園並不是統一標準,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來定,總要讓孩子做好準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