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強調台灣社會面對去中國歷史課綱,要對青年發起啟蒙運動。(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台南7月10日電(記者 趙家麟)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兼任教授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面對蔡政府推動中學新歷史課綱勢在必行,中學體制內的歷史教學陷入困境之際,台灣社會要發起啟蒙運動、啟蒙教育,尤其要對青年認識真實歷史。
潘朝陽,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曾任台灣師大國際僑教學院院長、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主任、國際漢學所所長、地理學系專任教授。研究專長為地理環境思想、思想的區域研究、文化地理、宗教地理、台灣地理、中國儒學、台灣儒學。
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辦、策展的“日據時期歷史圖文展暨抗戰八十周年紀念會”7日在台南市議會揭幕。聯合會第一副主席潘朝陽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到在民進黨政府以“台獨”意識型態建構台灣史的當下,舉辦圖文巡迴展的意義。
潘朝陽表示,此次展出台灣抗日圖文展,是台灣與抗日歷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希望能喚醒社會,特別是希望青年人來來看看,喚醒青年對台灣歷史真正的了解。因為,年輕一代遺忘台灣歷史已久了。”
他表示,蔡政府的做的歷史課綱的改變,其實是一系列、有脈絡可尋的,到目前為止,已進入第三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李登輝主政開始的同心圓史觀,把中國推出去,既以台灣為中心,中國放在同心圈的外面,凸顯台灣做為一個主體,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第二階段是在陳水扁主政時代,正式的將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分,形塑“中國史基本上是與台灣人無關的那一群人的歷史。”所以,到了陳水扁執政時,就是台灣建構“國史”的開始,已經在進行式了。
到了蔡英文執政,進入了第三階。現在是十二年國教歷史課綱的草案,7月開始會有公聽會,其實,公聽會也都只是表演性質,以後就是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意思是“中國史”沒有了。這意味著“台灣這個‘國家’自己的歷史從此建立,中國在台灣的‘國家’意志裡是不存在的,中國只是做為東亞框架裡的史料的意義而已。”
記者問:如何面對蔡政府推歷史新課綱的勢在必行?
潘朝陽表示,蔡政府根據“台獨”意識型態所建立的“台灣國”的“國史”,看來已是勢在必行,事實上,20多年來也做了相當基礎。新歷史課綱是針對中學教育,現在中學教師也很無奈,因為,課綱的建立,意味著教科書必須根據課綱來撰寫,中學的老師要根據教科書來教學。這種情況下,台灣的中學歷史教育是很困難的了。
他認為,跳開中學體制內的教育來說,大學、高教裡,特別是文史科系的教授們,應該要本著自己的良知,不能扭曲該有的真實歷史之外,在社會方面,文史工作者更要在社會層面盡量去努力,根據個人及所屬團體的力量,盡力在台灣、尤其是對青年進行社會的啟蒙運動、啟蒙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