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高雄7月5日電(記者 高易伸)高雄究竟需不需要第三條捷運?這個問題恐怕見仁見智,但高捷日運量評估與實際運量產生極大落差,未來興建後能否順利營運維持,將是很多人關注的議題。根據高捷提供的評估資料顯示,2010年高捷的“路網日運量”應為44.8萬人次、2020年將達到67.1萬人次、2030年應該成長到81.1萬人次,不過2010年實際運量只來到12.61萬人次,單日運量評估相差了32.19萬人次;2017年則上調為18.1萬人次,未來三年又能否達到當初評估的67.1萬人次? “立法院”本周正為“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進行藍綠焦土戰,蔡政府力推的8年8800餘億元預算,高雄市獨拿二成多約1800餘億元被視為最大贏家,也是高雄市長陳菊主政12年以來最重要的建設。但近800億自籌款恐壓垮市府財政,不少民代擔心舉債居全台之冠的高雄市再陷錢坑,目前正陷入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緒。 中評社記者4日中午時間造訪高雄捷運衛武營站,訪問了在捷運站內承租空間的影像公司導演及獨立音樂唱片老闆,他們認為這幾年高雄捷運的運量人次並無成長,未來黃線開通後若要維持龐大的營運成本,恐怕會讓高雄財政陷入危機。 南方搖滾唱片老闆孫松富向中評社表示,他來衛武營站經營唱片行約8個月時間,更早前兩年則是在信義國小捷運站內經營唱片行,當然經營實體店面算實現了自己的心願,主要音樂唱片、黑膠等還是會在網路上銷售。 孫松富說,不管是信義國小捷運站或者衛武營捷運站,只要晚上七點一過,幾乎就變空城。 中評社問,政府現在力推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高雄市是大贏家,您認為需要第三條黃線軌道嗎? 孫松富認為,捷運紅橘兩線的營運不如預期,如果又加一條,未來攤提的成本依舊會落在市民身上,只是市民會想這麼多,總覺得有建設就是好事!他認為應該先把舊有的好好整頓,或把前花在更需要的建設,想辦法增加產業與就業機會。高雄工作機會多了,百姓手頭比較充裕,城市的經濟才會好轉,如果要透過蓋軌道發展經濟,反而是倒果為因的作法。 此外,在美麗島捷運站下承租單位的街頭藝人謝孟霖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他來這裡擺攤大約有兩年時間,他覺得高雄只有兩條捷運不夠,應該建立比較完整的路網,這樣搭乘捷運的人潮與意願才會增加。他說高雄捷運不論是尖峰或者離峰其實狀況都差不多,跨年時高雄捷運也幾乎是滿的,但平常日大概就三三兩兩,人潮不會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