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讀高一的男孩朱xx因成績下降被父親責罵,父親對他說“等你晚上回來再收拾你”,結果當晚男孩沒有回家。此後,一直失聯。直到22日上午,失蹤20多天的男孩的屍體在一處水壩附近被發現……
在兒子失蹤期間,父親每天都會在微信中發布多條尋人的消息,在其中的幾篇尋人啟事上,寫滿了父親內心中想對兒子說的話。
可惜,兒子再也聽不到父親對他的道歉和懺悔了。
又是因為爸爸一句話,記得前不久就有一11歲男孩因爸爸一句話竟揮刀砍斷手指。也許對於父母來說,就是一句口頭禪或是無心之語,但對於不經世事的孩子來說卻影響很大。
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說這些話!
1不要說傷孩子自尊心的話
如:“你怎麼這麼笨”“為什麼別人行,你就不行?”“你看看別人家的誰誰誰”……這類的話,無疑給孩子貼上了負面的標籤,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確實是這樣的笨,已經無藥可救了,從而產生自卑心理,進而對自己自暴自棄。
2不要說恐嚇孩子的話
如:“等你爸爸回來,看他怎麼收拾你!”“你再這樣,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類的話,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不良的影響。這類話會讓本身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加不安與恐懼,進而產生極端的想法來逃避這種恐懼感。
3不要說讓孩子內疚、無奈的話
如:“我都是為了你好”“媽媽為你付出了這麼多”……聽到這類的話,孩子的壓力會很大,內心會有愧疚感。這類話意味著父母對子女有所期待,當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孩子會自責,甚至會自殘、自殺等。
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進行溝通?
1注意自己的言辭
與孩子進行溝通時,盡量避免使用上述中的話語。多用讚揚、肯定、鼓勵的話語,孩子開心,才會更願意與我們交流。
2調整自己的態度
要想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我們的態度很重要。與孩子交流時,不要板著一張臉,也不能認為自己是父母,就應該居高臨下地面對孩子。要以溫和、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視的,他感受到我們的愛,才願意向我們吐露自己的心聲。
3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
不要一味地自己說教,適當停下來聽一聽孩子的心聲,帶著耐心、誠心去“洗耳恭聽”。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進一步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4體會孩子的感受
孩子和成人一樣是一個生命個體,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千萬不能用我們的感受去替代孩子的感受,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
5學會向孩子傾述
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後,對孩子傾述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體會父母對自己的心意與愛, 也能達到孩子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極限的,有些人可以承受一頭大象,但有些人可能只能承受一隻螞蟻。我們的孩子能承受多大,需要我們父母去度量,不要再因一時之失,而成終身憾事。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心態,避免孩子出現偏激的行為,子女健康長大才是父母今生最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