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條視頻,視頻標題是“玩手機遊戲被打斷,高中生怒打母親”。

視頻發生地是浙江溫州,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配眼鏡,當媽媽把取眼鏡的回執單遞過去時,無意間擋住了兒子的手機,打斷了兒子的遊戲。兒子瞬間暴怒,對著媽媽的頭就是一通暴打。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來,已經上了高中的兒子身材是高大的,出手是兇狠的,可憐的母親毫無還手之力,只是一直在雙手護著頭部躲閃,卻並沒有躲得過。

最後眼鏡店內一位工作人員看不過去,衝上去才把兒子拉開。

視頻下方有網友評論:“這樣的孩子是多少家庭的悲哀”,“這孩子這樣下去早晚出事兒,真白眼狼,沒良心”,還有網友疑惑,“怎麼生了這麼樣一個孩子啊”。

看完這段視頻,我心裡是五味雜陳的。怎麼說呢,因為工作的關係,見過不少情況類似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父母也都在各種訴苦之後,萬般無奈的加上一句“你說,我怎麼就生了這麼樣一個孩子啊。”

心中常常十分心疼這些父母,替他們惋惜和難過,但是理智點說,與其問“怎麼生了這樣一個孩子”,不如問“怎麼教出這樣的孩子”。

除了極少數孩子一出生就有先天性的精神問題,多數孩子的性格、修養、品質,都是在後天的教育和管束中逐漸形成的。孩子有問題,我們做家長的也不是沒有責任的。

(1)

在這起高中生打媽媽的事件發生之後沒幾天,網上又流傳出了另一段視頻。看完之後同樣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在成都地鐵上,一名小男孩不斷“騷擾”身旁的爺爺,踢臉、打頭、揪耳朵。

爺爺沒有反抗,也沒有批評孩子,只是板起臉嚇唬了孩子兩下。

隨後,小男孩又去抓奶奶的臉和頭髮。看的出來孩子雖然不大,但那幾下子還是有些用力的。

整個視頻持續的過程的時間不算短,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沒有跟孩子說過這樣對長輩是不允許的,也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手段阻止孩子在地鐵的座位上“大展拳腳”。

這裡面的安全隱患我們暫且不提,但是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一直不對這個孩子的行為加以乾預,再這樣不管不教,十年後,這個地鐵上踢打爺爺奶奶的孩子,同樣會走向那個暴打媽媽的孩子那條軌跡。

很多時候,不少父母尤其是長輩會覺得,孩子太還小,鬧一點皮一點是天性,沒必要上綱上線,等孩子長大了就自然而然的會懂事了。

可事實往往不是這樣,他還小,壞習慣壞毛病改起來才容易。等他長大了,習以為常了,再想要重新教他規矩和道理,必然會遭到他的反抗和拒絕。

(2)

我的一位小學妹畢業後回了老家工作,前段時間轉到一所中學做老師。問她工作是不是順利,她回復“現在的學生太難管了,覺得自己特無能”。

她說就在前幾天,上課的時候發現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她走到學生身邊,要求學生把手機交出來,放學以後去她辦公室取。

學生不肯給,她就自己把手機拿過來,剛轉身要繼續上課,卻聽見那個學生跟她說,“把手機還我,不還我,我現在就跳樓”。

學妹畢竟經驗缺乏,再想到媒體時不時刊發的各類老師批評學生之後,學生自殺的新聞,頓時沒了脾氣,只好跟學生說:“還給你可以,那你不準再在課堂上玩兒了”。

不會的,沒被父母、長輩管教過的孩子,往往是最沒安全感,最容易走彎路的。

(3)

所謂管教,管需要的是相對嚴格的限制,有時候需要一點點狠心和絕情。教需要的是足夠的愛心、耐心和正確的示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溺愛下長大的孩子,最容易缺的就是“管”。

有位媽媽在網上求助,說丈夫太溺愛女兒了,讓她非常擔心。怎麼溺愛的呢,這位媽媽說,女兒想要的東西,丈夫全部都答應。女兒無論犯了什麼錯,丈夫全都不讓批評。

孩子小的時候,想用杯子砸家裡一萬多的電腦,不給砸就哭,丈夫直接把電腦給孩子了。後來孩子大了一點,要訓練她自己吃飯了,可是女兒想讓人餵,丈夫就天天把飯弄成泥,餵給已經能獨立自主進食的女兒吃。

現在孩子成了家裡的一霸,自己也知道爸爸在家說的算,什麼事都去找爸爸。把爺爺、奶奶、媽媽全都不放在眼裡,在幼兒園也經常推打別的小朋友,老師找過好多回了。

其實不用多說,爸爸對女兒的這份溺愛給孩子造成的惡果,已經初步顯現了。

父母不管教孩子,孩子一哭就妥協,孩子一撒嬌就心軟,孩子自然就會認為自己是可以控制父母的。當他犯錯,卻沒有任何後果發生,他就會認為自己是可以不遵守任何規則的。

孩子在家庭中沒有建立對規則的尊重,到了幼兒園,必然會遇到她無法掌控的情況。這種無法掌控的感覺會讓孩子頓時失去安全感,她會恐懼,會困惑,會通過打架、挑釁,來維護自己的固有認知。可想而知,孩子必然也是孤獨的,痛苦的。

如果這種溺愛不改變,孩子走向社會面對更多的規則和規矩,又失去了父母所給予的種種庇護,他所要付出的代價,所要承受的苦難,會成倍的增加。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無論希望孩子飛黃騰達,還是只求孩子平安喜樂,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必須的。 

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說“幼不學,老何為”,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孩子小,不是我們要原諒他要縱容他的藉口。正相反,正因為孩子小,在他犯錯誤的時候才更需要一點點的去糾正,去引導。

越是愛的孩子的父母,就越應該在點滴的生活中註意對孩子的管教。趁他還年紀尚小,趁一切都還來得及。

點擊查閲更多文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