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NHK 的那個日本動畫行業新聞特輯節目雖然也是為基層的動畫製作者說了不少話,但是被日本動畫行業的從業者吐槽講的太膚淺沒有觸及到實質核心,製作委員會的解讀也只有皮毛,NHK 主要是突出了2 兆日元產業規模下的日本動畫行業卻是在過度壓榨勞動力,但其實2 兆日元不代表行業真正的賺錢,被認為是日本動畫現在「萬惡之源」的製作委員會也有被誤解的情況,這篇文章就是從動畫製作委員會開始講起,為大家消除一些對動畫行業對製作委員會的一些誤區        


誤區1:廣告代理商會從動畫製作費中抽一筆錢        


       


動畫的製作委員會是為了製作動畫而建立的一個保值性質的組織,參加了製作委員會的公司會為了讓委員會全體收益最大化而發揮自己的營業能力,參與製作委員會的企業有視頻產品生產商,廣告代理商、出版社、玩具廠商、網絡配信公司、動畫製作公司、電視台等不同的企業,他們一起向製作委員會向動畫製作出資。網上有人說廣告代理商會從製作費用中分走一部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動畫製作委員會給動畫製作公司的製作費是100% 足額支付的,不存在中間任何一個成員剋扣的問題,廣告代理商本身也是動畫出資方之一。而這個廣告代理商中飽私囊製作費的錯誤說法,是2003 年日本政府發布的動畫產業調查報告的說明不詳細導致的錯誤印象。當時日本政府講解日本動畫投資製作構造的示例圖說的是在周末晨間檔播出的子供向動畫,而且在圖中讚助商支付給廣告代理商的不是動畫製作費用而是廣告費,廣告代理商向贊助商賣的是動畫貼片廣告時間,和實際的動畫製作並沒什麼關係,例如日本國民動畫《海螺小姐》,東芝會支付給廣告代理商一筆錢買廣告時間,這終究只是東芝買廣告時間段的錢而不是《海螺小姐》動畫製作的錢。而且當初的這張解說日本子供番動畫製作模式的圖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的日本動畫行業了。        


誤區2:加入製作委員會能得到很大的收益        


       


基本上現在日本動畫做10部,賠9部,就指著最後剩下的那一部大熱的作品可以一口氣的填補之前九部作品的虧損,製作委員會中的每個公司都有各自的獨家權利,例如視頻廠商會負責製造銷售光盤,周邊廠商獨占作品的周邊企劃銷售權利。如果委員會的各家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出資換來的權利的話,就算是動畫製作委員會本身虧錢,但各家公司還是可以賺錢的。例如一個視頻商品製造商給委員會出資1000萬日元,委員會最後給這家公司的收益分配是800萬日元,看似是筆虧本的買賣,但如果這部動畫的光盤買的不錯,這家視頻廠商可以拿到1500萬日元的利潤而在動畫製作公司方面因為拿的是固定的製作費,就算動畫十分成功但收益也很小,所以無法有效運營委員會內各種獨占權利的公司,就算出資進入製作委員會能夠獲得的收益也不多。現在日本一季深夜TV動畫,每話的平均製作成本1500萬日元,13話的製作預算就是1.95億日元,宣傳費用1000萬日元,差不多一季深夜新番動畫需要2.05億日元的預算,如果這筆錢是一家公司獨自承擔風險很大,而且採用製作委員會模式製作的動畫為了播出必須要有「番組贊助費」,一般製作委員會的成員是4、5家也有出現10家公司的情況        


誤區3:日本動畫產業規模2 兆日元行業很賺錢        


最近日本媒體包括NHK總在說日本動畫產業規模達到2兆日元,以此數字來表示日本動畫產業的繁榮,但這個2兆日元指的範圍相當廣,如果用來和動畫製作費用進行對比說明的話就大錯特錯了,2兆日元的產業規模包含了電視播出、動畫電影、商品化、海外銷售、Live演出等對動畫2次利用的銷售額,產業規模、市場規模和具體的業內公司賺不賺錢沒關係,這2兆日元中也包含了很多根本就沒什麼人氣的作品的光盤銷售、周邊銷售、海外銷售的金額,隨著日本動畫數量增加這個市場規模自然會變得龐大。對於任何行業構造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銷售額和利潤是兩碼事,有的作品就算賣出去10億日元但成本過高最後商業上還是虧本的        


誤區4:動畫收視率不行代表作品商業不成功        


現階段衡量日本一部動畫火不火還是要看光盤銷量數據,而動畫的收視率其實什麼也說明不了,因為上面已經說了動畫播出是先要購買播出檔期,收視率如何對動畫的商業收益沒有影響,近幾年動畫的海外銷售和周邊銷售在企劃商業收益中的佔比較變高,2015 年日本動畫的海外銷售額迎來了泡沫就算是在日本沒什麼人氣的動畫,都能在海外市場賣到不可思議的高價,不過現在日本動畫海外銷售逐泡沫逐漸穩定化        


誤區5:作品熱門委員會內的周邊銷售廠商就會大賺特賺        


       


這個是想的太簡單了,在實際的商業公司運作中,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銷售額與成本差價所產生的利潤才是企業維持生存的關鍵,例如在在光盤銷售領域一部動畫一卷光盤賣2000到3000張是完全虧本的,而動畫周邊銷售領域,周邊庫存超過3成的話周邊企業是會賠錢的,尤其是周邊銷售庫存風險相當的高,一旦周邊賣不出去積壓就會發生大量的倉儲費用,就算把庫存品銷毀也有銷毀費用,業界經常能夠聽到的傳言就是某某周邊公司在某部動畫大熱後製作周邊結果全砸手裡反而赤字。        


為何熱門作品的周邊反而會讓周邊廠商發生赤字?原因就是周邊廠商的周邊製作往往和動畫走紅是有著不可逆的時間差,作品走紅後周邊廠商才會開足馬力製作周邊,而且周邊商品的成本特點就是做的越多成本價格越低,因此周邊廠商為了控制周邊的成本大家不得不大批量的生產製作,也就必須要產生一定規模的倉儲費用,一旦成本控制錯誤或者是市場銷量判斷錯誤,等待周邊廠商的就是賠錢        


誤區6:預算都花在了聲優上導致製作預算變少        


1.5 萬日元的新人聲優(見下圖)        


       


這個是彈幕中常見的一種說法,尤其是一些畫面崩壞較嚴重但是聲優卻很豪華的作品,經常能看到觀眾吐槽預算都是請了聲優,但這個說法是不科學的,在日本的動畫製作費用明細中有一筆單列的音響費預算,這筆錢就是聲優的出場費用,這筆費用和給動畫製作者的工資費用是互相獨立的。音響費在總預算比例中一般占到15%,所以一些聲優豪華畫面做崩的新番動畫,是真的作畫自己的問題,聲優不背鍋。本來現在動畫中使用的聲優出場費一般在每話1萬5000日元到每話4萬5000日元之間,當然還有更高級別的聲優出場費也更高,還有就是請娛樂明星配音的費用也比專業聲優高。在固定的音響費預算範圍內合理的挑選聲優為動畫配音是最重要的。        


番組贊助費用        


1.jpg        


一部日本動畫為了能在電視台播出需要購買播出的檔期,雖然經常被誤解,在無法依靠土豪公司的廣告宣傳費,而要在電視上播出動畫的時候,電視台不會給動畫出錢,而是採用製作委員會向電視台購買播出時間的方式,而在這個時候賣播出時間段的電視台已經靠著動畫賺了一筆收入即便動畫尚未播出,而這筆購買時間段的錢委員會的各家公司如何負擔,要不要尋求外部贊助商需要大家開會討論協商,所以在製作委員會的這種構造上,委員會的成員要負擔的是動畫製作費用與番組贊助費兩筆        


動畫製作委員會如何成立?        


首先是視頻商品製造商和動畫製作公司的製作人提出企劃,向周圍的各家認識的公司打招呼說我們之後有個動畫企劃,看了這個企劃有意向投資的公司不斷增加的話,就會有一家公司作為骨乾公司站出來說我們來負責籌錢,而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潛台詞是如果沒有募集到目標金額的資金的話我們公司自己出錢承擔。也確實有這種骨乾公司籌錢失敗結果自己出錢補足差額承擔的情況,基本上視頻商品製造商與電影公司擔任骨乾公司的情況較多,因為這種骨乾公司需要充分的業內資源調動能力與資金能力作保證,所以能當骨乾公司的企業也是有限的。網上說很多公司想要加入動畫製作委員會,這個倒是真的,對製作委員會來說終極目標就是委員會全體利益最大化,這取決於委員會內每家公司的運營實力,有一些運營能力不行的公司就算很想加入製作委員會也會被拒絕掉,另外對於動畫製作公司來說就算出資進入委員會,虧本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對動畫製作公司來講反而會想「不加入製作委員會更好」,拿著固定的製作費不用操那麼多的心。這幾年從日本媒體報導上看似乎是出錢進了動畫製作委員會企業就會賺錢,但這是一葉障目了,媒體報導的都是大熱門的作品,而默默無聞的作品則是不被媒體關注。        


日本動畫光盤價格為什麼會很高?        


       


採用動畫製作委員會的作品,相關的所有商品包括光盤與周邊,必須要包含一部分給製作委員會的錢,而光盤是給委員會分錢比例較高的商品,所以造成了日本動畫光盤價格較高。以1萬日元的動畫光盤為例,製造商給流通渠道的批發價是6000日元,而流通渠道給消費者的報價還是1萬日元,所以,渠道商一進一出賺了4000日元,製造商就是拿批發價的6000日元銷售額,這6000日元其中的3000日元作為製造商自己的利潤留下,扣除製造成本再剩下的錢製作委員會的其他成員按照出資比例分配最近一些動畫製作公司也開設了自己的直接銷售渠道,像是Aniplex的官方商店,如果觀眾想要支援某家動畫製作公司的話,最好就是直接從動畫製作公司官方的店鋪上購買相關商品,讓動畫製作公司可以賺一筆流通渠道的錢        


日本動畫行業希望加入製作委員會的數量減少一些        


看上去動畫製作委員會的參加者多一些每家公司的風險就越少,但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種製作委員會實際上是一個因為一部作品而形成的企業間的暫時利益聯盟,會有相當多的手續等事務性工作需要處理,有的時候為了100日元的利潤分配,製作委員會要付出300日元的手續成本,一些參與製作委員會的公司每年就要不得不處理幾千張的票據,這些日常經營事務處理對於動畫行業的公司來說也相當的麻煩,製作委員會參加企業過多的話,各家的出資比例自然會下降,每家得到分配利潤也會相應的有所減少,而且企業增加需要協調處理的事務也變多,最後反而加大了每家公司的成本。像是上面提到的10家公司參加的製作委員會,同一份合同讓十家公司共同簽署同意就需要半年的時間        


動畫製作者的低收入情況        


       


現在觀眾對於動畫製作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動畫製作的STAFF 人數和耗費的製作成本增加1000 萬日元投進去說沒就沒,而且製作公司還需要維持企業日常運營,有一筆日常性的事務成本,雖說動畫製作公司可以不選擇加入製作委員會安穩的拿著固定製作費進行製作,但現在動畫製作流程複雜化,動畫製作日程安排與預算管理越發的困難,而且製作公司還有這交貨義務,就算製作公司赤字也要按時的交納成片,這也讓動畫製作公司面臨的風險越來越高,新人動畫製作者工資低是事實,雖然說要提高製作者的單價水平,但很多動畫公司都是在赤字狀態,所以很困難、不過有一些優秀的製作者也可以做到1 年收入1000 萬日元。        


有人說如果作品商業上大獲成功的話,也需要去將商業收益分配給基層製作者,這個想法雖然沒錯,但具體實施起來面臨很多的問題,一部動畫的製作包括分鏡、上色、攝影、背景美術設計、原畫、動畫等很多人在背後,如何合理合適的給STAFF們分配?而且和剛才所說的製作委員會問題一樣,進行這種收益分配要涉及到時間成本和手續成本,這些事務成本誰來負擔?與其分配大熱作品的商業收益,不如動畫製作公司根據製作者每年的表現情況,發放年度獎金,但前提還是要先保證公司整體利潤的前提下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