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健談 - 黃奎博 政大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古時候的西方和東方都有非禮勿視(不見)、非禮勿聽(不聞)、非禮勿言(不言)的說法,而分別矇著眼睛、蓋住耳朵和捂住嘴巴的三猿(亦有稱三不猴)則是深植人心的形象。
這次巴拿馬與台灣斷交,暴露出許多民進黨政府在兩岸外交和危機處理等方面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民進黨政府的不見、不聞、不言。
但此處可不是前述富有禮教或哲理的「三不」,而是指以下的問題。
不見,是民進黨政府不願正視中國大陸已經非常強大的綜合實力,以及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甚至許多其他區域政治經濟博弈的影響力,導致有些政治人物或「覺醒青年」暴虎馮河,或者裝聾作啞,好似台灣的外交戰略可以避開中國大陸,卻依然可以成功。
例如「新南向政策」立意甚佳,但刻意忽視北京因素的結果,就是該政策執行時的備多力分,勢必影響成效。
不聞,是民進黨政府不願接納許多人在蔡英文總統上任前就提出的忠告或政策分析。
明明知道推翻兩岸過去政治對話的基礎(無論是「九二共識」,或李、馬兩位前總統在位時主張而北京不是很喜歡聽到的「一中各表」),兩岸關係勢必受到衝擊,連帶的會讓外交處境更為艱難,但民進黨政府就是不為所動,堅持走自己的路,所以這一年又一個月左右的日子,國際空間受限的更多。
例如原本可以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等的前例都被一筆勾銷,想成為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的觀察員也被拒,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馬與我斷交,一些駐外館處被要求改名或搬遷至首都之外的城市。
外交情況的嚴峻,為近年來所罕見。
不言,是民進黨政府只會指責對岸改變現狀,讓兩岸關係無法繼續和平下去,卻不說清楚去年上台前的「現狀」是什麼,難道不是「九二共識」嗎?究竟是誰先改動了當時的「現狀」呢?還有,不管台海兩岸誰改變現狀,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的國際空間會是怎樣的狀態?而我們又要花多少的成本去預防對台灣不利的因素發生?
我們需要一個可以明確告訴我們,未來的外交處境會是如何的負責任政府。
最後,如果民進黨和中共雙方都不調整立場,而且美國對台海的態度沒有重大轉變,現在明擺在台灣面前的是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就是外交遍地烽火,國際空間受到更明顯的限縮,甚至台灣在國際重要官式活動上會更明確的被定位為中國的一省,而這個中國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代表的。
第二個選擇就是繼續找尋台灣極為有限的國際空間,讓兩岸關係可以維持相對穩定,不至於成為兩岸涉外事務的導火線。
雖然中共的善意中包含著想要統一兩岸的做法,但總比讓台灣全民直接承受中共的惡意來得好些。
我們目前還有比這更好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