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既不哭窮,也不炫富 

真正聰明的父母家財萬貫時不會炫富,經濟拮据時更不會哭窮。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大抵人格健全,內心善良。

即便家財萬貫,卻依然保持低調,不顯山露水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在精神上更富有。

劉燁的太太安娜對孩子的教育就堪稱是典範。劉燁作為娛樂圈中公認的影帝,其片酬之高自不必說。但安娜從不會令孩子心存“我們是有錢人”的概念,也從不教他們認識名牌。

在參加《爸爸去哪兒》時,孩子們在節目中穿的都是樸素的老布鞋,言行也格外低調。別的小朋友鬧情緒時諾一會主動去安慰,擁抱。明明自己很需要爸爸陪在身邊,卻願意離開爸爸滿足別的小朋友的需求。這就是責任與擔當,是父母教育的正面榜樣。

有個詞,叫言傳身教。小孩子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模仿的過程。正是因為劉燁和安娜以身作則,才會培養出諾一這樣懂事,卻依舊天真的孩子。作為父母很難不喜歡這樣一個有禮貌,善良的孩子。

“我們家有的是錢”甚至於“我們家窮的只剩下錢了”

這句話,大家應該不陌生。

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16歲時,班上有個家境還不錯的男生,因為一些矛盾和別的同學打了起來,憤怒之下狂言:“今天不打死你我就不姓X,我們家有的是錢!賠得起!”一夜之間這個同學成了學校的名人。

但是後來這個男生被學校開除了,因為他在學校到處滋事,狂傲跋扈。據說,他走的那天,他父母還開了幾台豪車專門來接他,大有向學校示威的意思。父母教育的失敗顯露無疑。

富裕的家庭在物質方面的確有優勢,能夠給予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平台。但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卻將它變成一根毒刺,深深地扎入孩子的人生中。

不炫富就可以哭窮嗎?當然不是,經常哭窮的父母,往往會將子女打造成敏感、自卑的模樣。

愛哭窮的人習慣於對周遭的親戚朋友哭窮,習慣於到處佔小便宜和抱怨,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性格容易自卑敏感,內心毫無底氣,毫無安全感。

同事跟我抱怨說,馬上就要高考了,但自己女兒彤彤突然悶悶不樂的,沒有什麼學習勁頭,希望我和她聊聊。原來是高考之前有高校會組織提前招考,通過了話,高考報考該校會很有優勢。不過得去學校所在地考試。來迴路費住宿等是一筆費用。

我不解:“你完全可以報名啊,成績也挺優異的。試試又不會吃虧。”

彤彤卻說:“算了,要花好多錢啊,考上了還好。沒考上媽媽又要為這事兒念叨好久呢。”

這位同事的確喜歡念叨,哭窮。去超市買菜,買貴了會跟我們念叨。親戚結婚送禮也會埋怨別人不該發請柬。公司舉行活動的時候,她說算了沒錢,好窮,不去。

這些都還好,工作、生活的確會給人帶來生存的壓力,但是過了頭就不好了,尤其是影響到了孩子的前途。

孩子想上補習班,愛哭窮的父母會說“上補習班幹什麼,家裡沒錢!”;學校組織夏令營,愛哭窮的父母會說:“參加什麼夏令營!又要交錢!”

久而久之哭窮的父母就會給孩子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導致孩子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錢的問題,而忽略了選擇本身所能夠帶來的長遠利益。

雖然大多數人都出身於普通家庭,鮮少有炫富的資本。但至少我們可以保證不哭窮。孩子需要的東西,家長可以先衡量物品的性價比以及孩子使用的必要性,如果確實對學習成長有幫助,那麼就可以考慮買給孩子。同時教會孩子如何保護和珍惜所得到的物品。

家境較好的孩子,貧富意識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以為是。要淡化孩子的貧富意識,首先應該從家長方面入手。很多家長都想盡量讓孩子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所以孩子平時想要什麼,家長都會儘力滿足,甚至孩子沒要求要的東西,家長也會主動送給孩子,家長的這一行為無疑會對孩子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形成會造成負面影響,不利於他的成長發育。

對待金錢最好的態度,便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良好的家風和你不卑不亢的態度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除了責任,更需智慧。  

真正聰明的父母,從不會炫富,更不會哭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