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警告,10年一度的金融風暴,今年可能會捲土重來,威力甚至可能比前兩次更強烈。
香港《大公報》周六引述任志剛報導,金融危機每隔10年爆發一次,這個現象雖然無實際理論根據,但過去40年間,確實出現難以解釋的巧合,不斷重演。
他說,從1977年國際貨幣危機、1987年華爾街股市暴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7年美國次貸風暴觸發的2008年金融海嘯,都是在7字尾年頭爆發。今年是2017年,正是另一個7字尾年,金融危機重來陰霾籠罩全球。他表示,最近數周先後出現加拿大最大非銀行房貸機構Home Capital集團擠兌危機、巴西股市單日急挫逾10%,全球金融市場卻無動於衷,這是極不尋常的。
此外,香港房地產價格飆升,已連續7年成為全球樓價負擔最高的城市;加拿大多倫多樓價的漲幅也超過30%。不少投資者擔心,房地產很可能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最大火藥庫,一旦爆破,勢必令全球經濟陷入長期和嚴重的衰退。
歸根究底,以上現象都是先進經濟體繫,在金融海嘯後不斷印鈔、將利率壓至最低水準所致。
來回顧過去的金融風暴吧:
1997年7月至10,亞洲金融風暴發生
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蔓延至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丶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暴跌。該事件在泰國又被稱作“冬陰功危機”(泰語: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1]事件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各國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紛紛進入大蕭條,並造成社會動蕩和政局不穩,一些國家也因此陷入長期混亂。除此之外,更衝擊到俄羅斯和拉丁美洲。
1995年至2001年
互聯網泡沫是指由1995年至2001年間與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相關的投機泡沫事件。股價的飆升和買家炒作的結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廣泛利用,為這些企業摒棄標準的商業模式創造溫床。它們突破傳統模式的底線,轉而關注於如何增加市場份額,但大部分最終都投資失敗收場。雖然科技股泡沫破裂,但仍然有不少優秀的IT企業生存下來並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如亞馬遜公司丶谷歌丶netflix,paypal丶雅虎。
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英語: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又稱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丶次貸危機丶信用危機丶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丶2008年金融崩潰,在2008年又出現了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名稱,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自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爆發後,投資者開始對按揭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引發流動性危機。即使多國中央銀行多次向金融市場注入巨額資金,也無法阻止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直到2008年9月[1],這場金融危機開始失控,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並引發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