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11個臺灣政府的“友邦”聯合向世界衛生大會遞交提案,要求讓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會”。23日,世衛會駁回該提案,沒有將其列入會議議程。
(敲黑板)童鞋們請劃重點:不是表決沒有通過,不是提案遭到否決,而是連表決的機會都沒有,根本沒有納入大會議程,大家表示懶得討論這個問題。
就像自然規律和定理一樣無需證明,無需表決,否則就是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4日評論此事用了兩個詞:“人心所向”、“大勢所趨”;25日國台辦發言人只用了一個詞——“天經地義”。
蔡英文執政臺灣,真的是把臺灣今後的路越走越窄——
蔡英文,這麼羞羞的話
你怎麼好意思說出口!?
蔡英文和她綠油油的執政黨認為:
大陸在臺灣參加世衛會這件事情上表現的不夠“大氣”,把臺灣“排除”在世界衛生大會之外,讓臺灣醫療衛生“隔絕”在世界以外,嚴重影響臺灣人民的福祉,甚至可能把臺灣變成世界傳染病防疫體系的漏洞,威脅全人類。
這帽子扣得真大,這盆髒水潑得也真讓人心寒!
2017年之前,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連續8年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這種“理所應當”來之不易,是經過海峽兩岸的緊密交流不懈溝通做出的“特殊決定”,這個決定的前提條件是唯一的——一個中國。
在“一個中國”這個世界公認的前提下,一切都能談。這種大氣建立在兩岸同胞情同手足、血脈相連上,充滿善意的胸懷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換而言之,臺灣能否參加世衛會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蔡英文手中。
作為的執政者,如果真為臺灣的福祉著想,只要承認“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就能夠挺起胸膛有尊嚴地走進日內瓦世界衛生大會的會場,為臺灣民眾甚至全人類的醫療衛生事業做出貢獻。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帶著目的上演“蹭會”、“鬧會”、遞交所謂“提案”這種撒潑打滾的“政治碰瓷”。
蔡英文和民進黨根本不從民眾的利益出發實實在在做事,只想著騙點同情分,拉一拉自己上臺以來慘不忍睹的支持率。
這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一貫思路,按照這種投機思路,她只能把臺灣未來之路越走越窄。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政治上投機取巧的功夫不是一天養成,在蔡英文和民進黨眼裡,民眾不過是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工具而已,投機取巧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
自己佔了小便宜,民眾吃了大虧。
剛剛過去的“520”是蔡英文上臺周年的“好日子”,面對多家民調機構給出的滿意度“大崩盤”結論,蔡英文回應的原話是:
“民眾沒有耐心。”
在過去一年裡,臺灣民眾的耐心被民進黨政府的無所作為慢慢耗盡。
蔡英文在選舉中曾經高調承諾過的事,要不然就是進展緩慢,要不然就是從根本上變了味道:
叫得很響的“年金改革”,不僅搞得各階層對立,甚至有70%的民眾都在擔心自己的收入受到影響。改革變成了“均貧”。
一開始吹出花的“轉型正義”,形式上表現為僅有的一次向原住民鞠躬道歉,內容上卻表現為對國民黨的政治清算,連原住民自己都說:“不想被騙第二次了”。
聽起來雄心勃勃的“司法改革”,不過是給民進黨一個干預司法的理由,想指控誰不管有沒有證據都能公訴,想放了誰創造證據也要放。
結果呢?“軍公教”、勞工、計程車司機、觀光旅遊業、豬農、原住民等忍無可忍,紛紛走上街頭陳情、抗議,臺灣籠罩在物價上漲、人工短缺、經濟衰敗、薪資停滯、民怨四起、族群對立……
不過有一個政策,蔡英文執行得倒是很徹底——兩岸官方不往來。
可不幸的是,這個政策卻將臺灣民眾的福祉關到了大門以外。
臺灣為何一步步變成“孤島”
其實在世衛會“鬧場”的背後,蔡英文和民進黨一直沒有消停過,小動作不斷。
從蔡英文偷偷摸摸和特朗普通電話,到阻塞兩岸間的交流通道,從改口稱大陸為“中國”,到台陸委會主任宣稱“臺灣非大陸的一部分”,嘴上雖然說著“不對抗”,但民進黨政府一直沒有停止過挑釁“一個中國”原則,拒絕承認具有“一中”內涵的“九二共識”。
算盤珠子撥得其實挺精明——親美日,遠大陸,造成“去中國化”的事實,不打“台獨”的旗號,卻披上另一種遠去的外衣。
效果是什麼?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的旅遊業幾乎被民進黨摧毀殆盡,陸客來台數量快速下跌,牽一發動全身,造成百業哀嚎,民眾怨氣沖天。超過80%的臺灣人認為經濟不好,對經濟滿意的才11%。
美日也不是蔡英文想親近就能親近的。蔡英文第一次和特朗普通電話後,再次通話的請求被果斷拒絕;和日本眉來眼去的時候,日本派出代表團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把目光投向東南亞準備“新南向”的時候,蔡英文突然發現,東南亞的國家都在想著怎麼搭上“一帶一路”、“亞投行”的順風車。
內外交困,孤懸海外,臺灣的“孤島”困局是自己造成的,在大陸以越來越開放的姿態對待手足弟兄的時候,民進黨卻操縱著臺灣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是美日“放棄”了臺灣,而是民進黨為了一己之私放棄了民眾的利益。
就拿“一帶一路”舉個例子,大陸願意用“一帶一路”把全世界都帶上共同發展的道路,根本沒有任何理由拒絕血脈相連的同胞,民進黨把臺灣的未來鎖了起來,鑰匙卻攥在手裡。
這把鑰匙就是承認“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