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成熟,是從養育孩子開始的

孩子,你慢慢來

“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的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

你是否曾有過那樣的經驗,輕輕握著孩子柔軟得好像沒有骨骼的小手,你的心一陣軟軟的酸酸的,甚至還有點怯怯的,Ta這麼弱這麼小,我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陪Ta長大呢?

那種一種從內心流淌出來的對生命的敬畏,那是一種因珍視而不得不自然產生的小心謹慎。

這個小生命啊,Ta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小嫩芽。而你就像它的園丁,呵護著它的嬌弱,又渴盼著它能長得茁壯。可你又有點慌亂,我要一直守著它嗎?除了照料這株小樹苗,我還能不能做別的事情了呢?

那麼,我們就一起翻開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進入那個媽媽與孩子間的美好的慢生活的世界,去把握那在女性與媽媽間跳動的角色的脈搏吧。

事業還是家庭,就像蹺蹺板?

龍應台說,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她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

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這似乎是普遍存在於當代女性的困惑。

Mara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的媽媽,幾個月以前她才修完產假回到工作崗位上。她找到我說,我真的很困惑,有時候,我早上出門,看著孩子痛哭流涕,就恨不得立馬掉頭回去,把他抱在懷裡。

可是稍微冷靜一下,又會覺得不能這麼衝動。這份工作這個職位也是我努力了很多年的結果,現在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好好做事,繼續提升。但是你能了解嗎?那種撕扯的感覺,真的很痛苦。

是的,我能了解那份不易,這是整個社會的職場女性可能都要面對的難題。

連龍應台也忍不住要問——為什麼男人忙於事業,就沒有人問他,你怎麼不照顧家庭?而女人忙於事業,人們就認為她背棄了家庭?這是什麼白痴的雙重標準?為什麼你公務繁忙是成功的表現,我公務繁忙就是野心太太、拋棄母職?

那麼,我們就這樣一直踩著蹺蹺板艱難地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嗎?顯然這是很累的。而如何去平衡事業與家庭,這個問題也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家庭都是有差異的,每個孩子也都是獨特的。

所以,哪怕是做了媽媽,我們也不可能像變形金剛一樣要求自己隨時隨地能夠適應,永遠都能做到最好的平衡。

這不現實。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有一種成熟,是從養育孩子開始的

在說了那麼多女人的不容易之後,我們來看看孩子之於父母,是不是就真的只是需要被照料的對象呢?事實真的也並非如此。

孩子這個嶄新的小生命,就像個上天送給我們的使者。可以說,每個孩子也都是父母的老師,每個孩子的出生都是帶給父母的新機會。因此,龍應台說,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蒼穹和莽莽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驚天的創世紀。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自己走向心智的成熟的過程,那麼,這個過程自然也會變得更加珍貴和有趣。

而這個過程中帶給我們人生的積澱,對於我們在社會中的自我實現來說,同樣可能是有著莫大益處的。

首先,面對孩子,最容易挑起我們那些未完成的幼年與童年回憶。

所有我們以為早已結痂甚至不存在的傷疤,都很自然的打開了。我們可能會因此怕孩子太脆弱遭遇不幸,也可能想給孩子更多,還有可能對孩子煩躁而沒有耐心......無論什麼情況,都是我們走向自己的機會。那些我們以為在彌補孩子的,更多可能只是在彌補自己;而那些我們陪伴孩子邁過的坎兒,又何嘗不是我們在重新走過呢?

所以,常常正是孩子推動著父母走向了自我成長與治癒的道路。

就像Mara,因為孩子與工作不知道如何平衡的焦慮而來,卻真實的走向了越來越敞開的自己。再好好看看身邊這個小小的人兒吧,我們還不應該感謝Ta嗎?

其次,我們在培養孩子,孩子也在培養我們。

電影《清秀佳人》中,馬修原本是個害羞的農夫,他一輩子都拒絕主動跟人交往,沒有過婚姻也沒有孩子。

然而,當小安妮來到綠山牆之後,馬修卻被這個純真快樂的孩子所感染,整個人也越來越容易露出笑容了。聖誕節前夕,他甚至生平第一次主動找到了鄰居蕾切爾,請她為安妮做想要一條泡泡袖裙子。這是老人給孩子的一個驚喜。

孩子收到禮物,自然很開心。然而,對馬修來說,這何嘗不是人生的突破呢?他不再是那個孤僻的老人了啊。

這就是孩子帶給我們的禮物。

  • 因為愛,我們願意為孩子去突破,做到那些以前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 因為愛,我們願意為孩子去改變,挑戰那些以前我們認為的不可能。

這個過程,我們走向了成熟。

再者,孩子是生命的延續,經由他們,我們也在體味更廣闊的人生。

就像龍應台在陪伴孩子玩耍中領悟到:我的母親也曾經坐在草地上遠遠地看著我爬行吧?現在,母親的手背是布滿了老人斑,那隻曾經牽過我、撫過我頭髮的手。生命的來處和去處,我突然明白了,不透過書本和思考,透過那正在爬的孩子。這種發自內心的對生命的領悟,對命運的感觸,只有經驗過才能體會。

所以,走出事業與家庭二元對立的視角,成為母親,又何嘗不是我們作為女人所得到的獎賞呢?

儘管這個過程可能有著我們不得不承受的負擔,但也有甜蜜和收穫呀。

放輕鬆,走下蹺蹺板,讓生命更有效

那麼,看到孩子所帶給我們的,面對事業和家庭的問題,就更能夠有充分的解決途徑啦。

 

01. 我們承認這個“甜蜜的負擔”的存在。

我們也看到,女性在社會價值層面的自我實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自我調整。因而,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女性的事業之路要遠比男性更艱辛,也可能要承受更多。所以,我們承認自己不可能完全兼顧一切。

作為一個女性,哪裡只是踩著蹺蹺板呢,大多數時候我們還是穿著高跟鞋努力地在蹺蹺板上保持平衡,這真的太累了,誰也無法長期忍受。所以承認,才可能有突破。

承認這一點也意味著,我們可以跟伴侶分享陪伴孩子成長的喜悅,帶動伴侶一起加入到陪伴孩子成長的行列中來。

不止如此,我們還可以在需要伴侶的時候求助,而不是做個“超人媽媽”。這對整個家庭的黏合程度包括夫妻情感來說,可能反而是更好的。

02. 我們可以認識到,承認不能完全兼顧並不代表著放棄。

重點在於我們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同理了自己的辛苦與不易,也尊重自己渴望做好母親,也同時渴望自我實現的願望。

就像Facebook掌舵人桑德伯格在採訪中說:“我從沒說過自己能每時每刻都保持平和的心態,或是完全集中注意力,我遠遠沒有做到這一點。

但每次我都會先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完人,之後再確定在家裡和在公司時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於是心情就會好很多,工作效率也會更高,很可能還是個好母親。”

這是一個很好的對自己的同理,也可以帶給每一位成為母親的女性以借鑒。愛自己不是空話,而恰恰在這些最真實的給自己的同理與認可里。

當我們不再以完美標準要求自己的時候,我們反而走出了“事業還是家庭”的二元對立,而多了更多的創造的可能。

03. 在不同階段或時段選擇不同的重心,然後真正有效投入地去經驗它。

龍應台說,蒲公英年年開,而孩子的幼小只有一次。

所以,龍應台選擇在孩子小的時候,儘可能多地守在他們身邊,而孩子稍大後才回歸台灣出任文化局長。雪莉.桑德伯格則堅持,無論什麼情況都要始終能夠在五點半下班回家陪伴孩子。

哪種方式更好呢?其實沒有一定。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其中的關鍵點——有效。

有效的陪伴,勝過於時間的長短。有效的工作,也勝過於無聊地空耗。

所以,與其做一個整天呆在孩子身邊,卻總是心神恍惚,不是擔心著不工作的種種問題,就是玩手機刷朋友圈的媽媽,還不如給孩子的時間,就是實實在在地陪伴他。

反過來對待工作也是一樣。工作的時候就全情地投入,你知道這時候再想寶寶也不能真的帶給寶寶安慰,患得患失並不能真的創造完美,反而不斷地製造著問題。

所以,不如好好地去做好當下的事情,然後,下班後也可以更安心地陪伴孩子。這才是更優化的選擇。

當然這做起來依然不容易,但至少我們在回歸到更加理性可行的道路上。

我們越能夠專註於自己當下的事,有效地陪伴也有效地工作,而我們的孩子也越能感受到這種專註的力量。這點龍應台的描述尤為精妙,她說,母親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所以,工作上雷厲風行的龍應檯面對孩子的時候可以溫柔似水地輕輕地說,孩子,你慢慢來,我願意用一生等你,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里,在石階上,我等你把花束好,用你5歲的手指。

慢慢來,是啊,我們又何嘗不可以慢慢來呢,慢慢地陪著孩子長大,也慢慢地陪伴自己的成熟,就像一朵花一粒果一棵樹,一天比一天更安然寧靜,也更柔軟自在。

慢慢來......

···

作者 |  慕棉

美國催眠協會&美國加州催眠學院認證催眠師,國際醫學最高認證中心認證EFT情緒釋放技術治療師。從事各類心理心靈整合治療工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