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心碎、心累,用來表示不適的辭彙很多和“心臟”有關。


事實上,人類的心臟確實脆弱。據世界心律失常大會上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心律失常患者約有兩千萬人,每年約54萬人心臟性猝死……


       


近期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文章顯示:2012年美國因心臟病等導致的死亡中,有近一半與不健康飲食方式相關。


專家提醒你,要想心臟健康,飲食上牢記要三多三少。


       


少吃鹽



研究顯示,在所有的不健康飲食方式中,高鹽的危害最大。


胡桃紅表示,高鹽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


據臨床數據,高鹽攝入與人體血壓呈正比,高鹽飲食有升高血壓的作用。


吃鹽多還能使血漿膽固醇升高,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建議


全天的食鹽攝入量最好不超過6克。


要少吃看得見的鹽,試著用天然調味品代替鹽,例如多用大蒜、姜、檸檬草等香料來調味。


要防止看不見的鹽來侵襲,比如醬油、味精等。餐館菜品用鹽量明顯高於在家烹飪,因此應適當控制每周下館子的次數,且要少點濃湯等。




少腌肉


加工肉類攝入過多”在“傷心排行榜”中位居第二。


香腸、培根、熱狗、火腿等加工肉食,多數經過了煙熏、腌漬、鹽漬等處理。


第一,加工紅肉製品含有較多鈉、硝酸鹽、磷酸鹽等。


第二,如果是煙熏、燒烤肉食,還會含有多環芳香烴化合物,這些成分對心臟都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建議


應避免食用過多加工肉製品,紅肉如牛肉、羊肉的攝入也要有所控制。




少吃糖


糖的誘惑難以抵擋,但吃得過量無益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後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這項調查表明,長期高糖飲食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者短10~20年。


砂糖、果糖等會讓血糖升高,人體的高糖狀態會造成胃腸、血管、腎臟的負擔同時加重,導致心臟負荷加大,升高血壓,進而引發心臟問題。


過量的糖分還會造成脂肪堆積,增大動脈硬化的風險。



建議


從嘗試吃點兒減糖餐或者從減糖食物開始,隨後幾周可以增加減糖的次數,幾個月後,口味就會變淡。


用水果、低脂牛奶和酸奶來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和果汁代替糖,都可以使糖的攝入量減少一半。




多蔬果


現實中不少人無肉不歡,餐桌少有新鮮蔬果。此次JAMA發布的研究顯示,蔬菜與水果的攝入不足佔據了“傷心排行榜”的第三位。



建議


菠菜、韭菜、芹菜等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尤其芹菜,對血壓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但炒菜時一定要清淡,不能太咸、太油膩。


胡蘿蔔、西紅柿等富含胡蘿蔔素,有助於緩解動脈硬化。


蘋果中的纖維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每天吃1個,可促進膽汁酸的排泄。




多穀物


日常應多吃穀物,包括全麥粉、燕麥、糙米、大麥、玉米、蕎麥和小米等。



建議


全穀物不但可以防止身體吸收膽固醇,還可以降低甘油三酯,這兩者升得過高都對心臟不利。


白麵包、威化餅、炸麵包圈、餅乾、蛋糕、爆米花、膨化食品等應該少吃。




“多菌類”


食用菌”大家非常熟悉,包含了數百種形態各異、味道不同的品種,如木耳、銀耳、香菇、杏鮑菇、牛肝菌等。


它們的健康優勢:蛋白質含量高;富含微量營養素,能促進鈣吸收、調節鈣代謝、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含有菌類多糖,能提高免疫力、調節血脂等。


建議


每日可食用5~10克黑木耳,它含有大量維生素,對降低血黏度、血膽固醇有良好效果。


還要多吃香菇,香菇中含有腺嘌呤,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但不能食用過量,每日不超過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