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邪,會損耗人體的陽氣,如果人體內的濕氣不斷的加重,陽氣也就會被不斷地損耗,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疾病不適出現。如今正是陰雨綿綿的四月,濕氣更容易趁著潮濕的天氣「鑽空子」,入侵人體。所以,在這個時期採取一些正確有效的方法來祛除身體內的濕氣是相當重要的。
中醫理論認為,我們的身體上有幾個「點火」開關,如果堅持按摩這些地方,就能點燃身體內的「火焰」,讓體內陽氣不斷旺盛,寒濕之氣也就會隨之慢慢消退,從而有效地呵護身體健康。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有助於升發陽氣的穴位,趕緊學起來吧!
1、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在胸骨下方和肚臍連線的中間位置。按摩中脘穴能起到暖胃祛濕的作用。因為中脘穴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時能促進胃部的氣血運行,從而帶動全身的氣血運化,輔助排出濕氣。
另外,長期按摩中脘穴對於改善一些常見的胃部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正如老話所說的:「暖胃能祛病。」
2、大椎穴
當你低下頭,用手順著後頸往下能摸到一個骨頭明顯凸出的地方,在其下方的凹陷處便是大椎穴所在。
大椎穴是人體手足三陽經交匯處,被稱為掌管人體內陽氣的「水龍頭」,因此,按摩大椎穴能很好地疏通手足三陽經的經氣,達到補陽氣、祛寒濕的效果。
在按摩大椎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力度,溫柔一點,不要太用力。
3、命門穴
命門穴位於人後腰正中線第二腰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按摩命門穴時,以所按摩的部位產生一定的溫熱之感為宜,有助於腎臟之氣的升發,對於增強腎臟機能相當有益。而腎臟的陽氣充足了,自然能帶動全身的陽氣。
上文介紹的這幾個穴位,大家可要好好牢記在心,堅持按摩。如果無法找到穴位的準確位置也沒關係,畢竟我們都不是醫生,只要在穴位所在的位置附近按摩,也可以起到效果。
除了按摩穴位來補陽氣、祛寒濕之外呢,建議大家還要通過食療的方法來輔助祛濕。可以祛濕的食物有很多,例如紅豆、山藥、枸杞等,而中醫最推薦的祛濕食物則是薏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濕。炊飯食,治冷氣。煎飲,利小便熱淋。」在很多中醫經典,比如說《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中,薏米都被列為了祛濕的上品。
薏米又叫:
薏苡仁、六穀子,古代又稱為:享米。《資治通鑑》中記載,享:代表珍品獻給神明或天子,所以在古代只有適合上貢給皇帝吃的薏米才能被稱為享米。
享米紅豆粥
材料:享米10克、紅豆20克、芡實5克、枸杞2克
做法:
1.先將享米、紅豆等洗凈,
2.將紅豆、糙米、享米提前浸泡1小時。
3.把所有的材料都放入燉盅,再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燉3小時,
4.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適量冰糖,即可食用。
為了更好的效果,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添加其它的材料。
皮蛋瘦肉享米粥
材料:享米、瘦肉、皮蛋
做法:
1.在一個大鍋中加入米飯,享米和水
2.當粥開始變得稀爛粘稠後,加入瘦肉
3.加入皮蛋和鹽混合均勻,再煮2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