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聞中每報道一樁猝死事件,就有很多朋友問:怎麼知道自己的血管好不好?能不能預防猝死啊?怎麼才能一直讓心臟健健康康的?

下面就介紹幾個在家就能測的小方法,讓你抬抬腿,握握拳,就能了解自己的血管健康狀況。

       

動作

平躺在床上,雙腿或單腿抬高與床呈45度角,保持該姿勢一分鐘後讓腿垂下。

觀察

這兩種情況都預示著血管可能發生堵塞:

1.雙腿或單腿在抬高時變蒼白,放下後要好幾分鐘才恢復紅潤;

2.當雙腿抬起時變成了鮮紅色。

解釋

血管問題一般都是全身性的,下肢動脈的暢通程度可以反映心血管的健康與否。在雙腿或單腿抬高和垂下的動作中,是一個人為的「下肢缺血」動作,它可以測試出血管在各種動作中的反應速度,如果「放下好幾分鐘才恢復紅潤或抬起時呈鮮紅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不夠暢通。

       

動作

伸出手攥緊拳頭,數30秒後打開,觀看手掌心恢復紅潤的速度。

觀察

如果手掌快速地恢復紅潤,說明您的血管比較健康,血管內皮功能也正常,如果手掌在20秒以後才能恢復紅潤,說明血管彈性較差,血管不夠健康。

解釋

在手掌攥緊時手掌上的血流暫時中斷,張開手掌血液繼續流通時手心就會恢復紅潤,看恢復的時間就能知道血流在經歷阻斷、恢複流通時血管反應的快慢,血管彈性的程度。 

       



       

       

動作

(像測視力一樣)用手掌遮住一眼,用另一眼觀看三四米外的門框是否清晰。【本條不適用於近視眼哦!】

觀察

如果單眼看到門框的垂直線和水平線都非常清晰,就說明視力較好;如果發現門框的線條發生扭曲變形,則可能有黃斑變性。

解釋

視網膜裏的黃斑主要負責「精細視覺」,比如讀書、識別顏色、看電視、看遠方的物體等。一旦損傷就會出現看東西不清楚的癥狀。一般來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病等人群易併發黃斑病變,小編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眼底檢查,尤其是患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人群。

       

這些強壯心腦血管小動作你值得擁有

1、咬牙切齒

       

把上下牙齒整口緊緊合攏,且用力一緊一松地咬牙切齒,咬緊時加倍用力,放鬆時也互不離開,反覆數十次可以使頭部、頸部、頭皮及面部都有序地處於一收一舒的動態之中,可加速腦血管血流循環,讓大腦組織血液和氧氣供應充足,這可以消除眩暈的發生,使腦中風減緩發作或消失。

2、搖頭晃腦

       

專家從油漆工人很少發生中風的事實中分析其原因,認為與油漆工人勞動時,頭部的上下左右的動作特點有關。頭部前後、左右和旋轉的運動,可以增加頭部血管的抗壓力,有利於預防中風。

方法:平坐、放鬆頸部肌肉,然後前後左右搖頭晃腦各做30~50次,幅度適中,速度宜慢,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

3、從10倒數到1

       

當遇到特別緊張或特別生氣的時候,不妨像拳擊比賽中的讀秒一樣,從10到1倒數10下,可以有效平靜激動的情緒。研究表明,以憤怒方式對付壓力的男性,其心臟病幾率高3倍。

4、上下蹲起

       

經常上下蹲起,對心臟十分有益。 

       



下蹲時,通過雙腿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能加快靜脈血液迴流,站起來時,雙腿肌肉放鬆,動脈血又快速流入原來被擠壓的下肢血管裏,這樣一蹲一起、肌肉一緊一松,相當於為血液循環增加了一股動力,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

5、睡前拉伸

       

身體的靈活性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日本一項研究發現,40歲以上的人常做拉伸運動,患動脈硬化的風險能減少三成。每天做10—15分鐘拉伸運動,活動筋骨,能增強血管周圍肌肉組織彈性,使血管柔韌度更好。

6、開懷大笑

       

看一部讓你哈哈大笑的喜劇,可以讓你的血管擴張22%。研究認為:僅僅是「笑」這個行為,就能讓組成血管內壁的組織舒張,使血壓下降。這幾乎和有氧運動的好處相當,但沒有任何酸痛或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