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被稱作“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日本的冠心病死亡率僅為0.041%,全球最低。在55~64歲的男性中,日本人冠心病死亡率還不到美國人的1/10。


據統計,我國的心腦血管病發病率,是日本的75倍!他們的護心訣竅就隱藏在生活習慣中,我們也不妨借鑒一下。


       


日本人的十大護心經驗        


1、愛吃深海魚


日本四面環海,日本人可以隨時吃到大量新鮮的海產品,幾乎每天都會適量吃魚,烹煮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


日本人從小的飲食就離不開魚。很多研究證明,長期吃魚,特別是深海魚類如鮭魚、鮪魚等,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達52%以上。常吃魚的心臟病人,兩年內的死亡率比起不吃魚的人要減少30%。



2、喝綠茶


綠茶是日本人的最愛,他們喝的時候會把茶葉盡量碾碎,然後泡水,連同茶葉末一起喝下去。這種特有的喝茶習慣,可以使人攝入更多的茶多酚,對血管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


綠茶有許多保健功效,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壞膽固醇,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還能加速體內脂肪燃燒。



3、走路多


研究顯示,久坐會傷害心臟,每坐一個小時血管的堵塞幾率將增加14%。


雖然日本車賣得不錯,但日本人自己卻很少開車,無論自己有沒有車,大部分人都是通過地鐵、公交、自行車出行。這樣一來,即使工作再忙,再沒有時間鍛煉,下班後走路和站立的機會多,也能鍛煉身體。



4、喜歡吃納豆


日本人吃納豆就像中國人喝豆漿一樣普通,連中小學的營養配餐里、老年人福利院中都少不了納豆。在日本超市裡,納豆一般和豆漿、豆腐等豆製品陳列在一起。


研究證實,納豆有降脂、降壓、抗栓、強骨和促進腸道健康等多種保健作用。它最重要的有效成分為納豆激酶類,具有溶解血栓的功能。



5、吃鹽少


吃鹽多是非常有害的,研究發現,吃得太咸,容易導致血壓增高,加重心臟負擔,引起心血管疾病。


有統計顯示,日本人平均吃鹽量還不到中國人的一半。對於各種食材,他們喜歡生吃、涼拌、水煮、清蒸,拒絕重口味。有美食家稱,日本料理是用水包裹著的,少油、少鹽、少調味品,吃起來健康清淡。



6、做菜不怎麼放油


中國人做菜喜歡把油燒熱後下鍋爆炒,日本人吃油卻很聰明。他們做菜很少放油,大多生吃、水煮或清蒸,菜熟了後,再放一點油。動物油基本不用,主要用植物油,包括菜籽油、橄欖油、葡萄籽油等。


植物油里不飽和脂肪酸豐富,能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但植物油經過高溫加熱後,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就會被破壞,不再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



7、每天要吃30種食材


一天吃30種食材,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飲食目標。此後,30種食材這個概念在日本傳播得非常廣,被很多主婦當作一個準則來安排一天的飲食生活。


有人懷疑,一天吃30種食材很難做到吧?其實用點心,並不是難事。比如,可以用幾種穀物煮一鍋健康的雜糧米飯,熬湯時多放入一些食材如豆製品、海鮮、蔬菜等。種類多、分量少,吃飯八分飽。這樣有利於營養均衡、控制體重。



8、管住腰圍


研究發現,腰圍粗的人患心臟病的幾率約比其他人高40%,尤其是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更容易猝死。


日本法律規定,企業必須每年對40~75歲的員工進行腰圍檢查:男性腰圍不得超過85厘米,


女性腰圍不得超過90厘米。


腰圍超標者必須要去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若其中一項不合格,將被列入代謝綜合征危險人群,兩項不合格,就要被列為代謝綜合征患者。要是企業沒有管理好員工的腰圍和體重,還將面臨政府的罰款。


於是,日本人的腰圍在全世界範圍內是最小的。除了一些相撲運動員,大街上幾乎看不到胖子。



9、愛乾淨


為啥這樣說?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日本人牙膏消費世界第一。研究發現,減少口腔牙周細菌可減緩、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那麼,定期刷牙、用牙線清潔牙齒,以及定期維護口腔健康可防心臟病。


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承認自己不常刷牙的人,心臟病風險多了70%。口腔不衛生是牙齦感染、牙周病的主要原因,這會增加個人發炎的負擔,增加心血管的風險。



10、下班後會放鬆


每天下班後回到家裡,大部分日本人都會泡個澡,節假日則去泡溫泉。即使房子不大,有四五十平方米,家裡也會買一個小浴桶,只夠一個人蹲在裡面。先淋浴後,全家人輪流進入浴桶,每人泡上20分鐘,不僅可以擴張毛細血管,還能釋放一天的壓力,充分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