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即將來臨,面對蒸騰的高溫,不少人會選擇躲在冷氣房內,但當兩個月一期的電費帳單上門時,帳單上的「驚人數字」往往讓民眾心也涼了一半…

難道想度過一個涼爽的夏天,一定要那麼戰戰兢兢嗎?

偷偷告訴你!只要突破吹冷氣的「這5個迷思」,修正一下平常的使用習慣,就能成功省下許多電費哦!


迷思一:外出關掉冷氣較省電?        

       

       

許多人為了省電,會在「短暫外出」時將冷氣關掉、回到家再重新啟動,這其實是一大錯誤觀念!

由於冷氣在開始運作時,需要500W~1000W的耗功率,而等室溫與冷氣設定溫度一致時,又需耗費100W左右,因此若只是短暫外出10分鐘,最好繼續保持冷氣運作,會比較省電。若想要更省電的話,建議外出時可以把設定溫度上調1度。


迷思二:溫度調越低越涼?        

       

       

氣溫並非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空間裡的濕度、氣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因此一味地降低室溫,並不能完全感到舒爽。

人體在吹風時,體感溫度約會下降2度左右,因此,與其拘泥於冷氣溫度,不如把冷氣風量調強,讓肌膚感受到冷風,就能有效降低體感溫度。此外,由於冷空氣下降的原理,所以可以搭配電風扇一起,提升冷氣的循環。


迷思三:微風模式更省電?        

       

       

調微風模式其實也是耗電的行為,「自動模式」才是最佳首選!

是因為冷氣在啟動後到室內涼爽時,此過程是最為耗電的,而待室溫與設定溫度相同後,耗電量則會慢慢降低,所以若調成微風模式,在距離室內涼爽之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電力。

自動模式則是依照房間狀況,選擇最為適當的風量及風向,等房間涼爽之後,會一邊控制耗電量,保持設定溫度。


迷思四:冷氣模式才能保持室內乾燥?        

「除濕模式」才是乾燥大師!當室內濕度越高時,體感溫度也會更高,雖然冷氣模式也具有除濕功能,但除濕效果還是比乾燥模式來得差,且冷氣模式也會同時讓溫度下降,耗費多餘的電力,反之乾燥模式則盡量維持溫度一致,同時發揮優良的除濕功能。

                                                                         

迷思五:溫度調最低比較快涼?        

       

       

許多人因為覺得很熱,在開冷氣時會一口氣將溫度調到最低的16度,覺得這樣比較涼,但開冷氣時,最好將溫度設定於「與室內外溫差差在5~6度之間」,才是既省電又感覺到舒服的「最佳溫度」!

                                                                         

例如室外氣溫若是32度,那麼冷氣溫度則可以調整為26~28度,因為人體能夠適應與外界相差5~6度的溫差,若差距過大,則會造成身體偌大負擔、造成反效果!民眾一定要注意哦!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