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改革,是蔡英文政府上任以後所面臨最迫切的危機,因為這背後總共潛藏著18兆的債務未爆彈,因此蔡英文一上台,改革的第一刀,便急著揮向年金改革。
不過關於年金改革,外界目光只聚焦於軍公教,卻忽略了公股銀行。除了軍公教有18%,公股銀行也有13%。中央銀行、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輸出入銀行,四大公營行庫前年利息補貼達47億,並且是由全體納稅人買單。
而除了這四大行庫之外,已經民營化的三商銀(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兆豐銀行、合庫等公股銀行行員,同樣也有13%,而這些利息補貼會侵蝕獲利,等於是投資人權益受損,並且政府是最大股東,因此國庫收益也連帶受影響。
其實早在2012年,陳其邁立委便曾提過要降低公股銀行行員的優存定率,他以當時的總統夫人周美青為例,周美青自兆豐銀行退休後,優惠存款以13%利息計算,優惠存款利息總計領取至少173萬元,平均每年利息高達53萬元。
公股銀行退休員工除領有退休金外,還享有13%優惠存款,比起勞工僅6成左右的退休所得替代率,制度明顯不公平。但這項議題當時卻因九大公股行庫工會聯合發聲明,嚴厲抗議之下,財政部長張盛和因此不敢動作,最後便不了了之。
這些公股銀行工會,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威脅政府要發動抗爭,造成金融動盪。而這些銀行工會的行動力又相當的強,所以政府不敢輕易得罪。過去2005年台企銀因經營不善,虧損嚴重,財政部配合二次金改政策,本欲標售台企銀,但工會擔憂標售給財團後會失去工作,因而發起罷工,這也是台灣金融界的第一次罷工,為期四天,不但造成台企銀標售案流標,之後兩週更導致台企銀存款量流失30億。從那之後政府再也不敢得罪這些公股銀行工會,這也是為何張盛和不敢動公股行庫13%優存利率的原因。
然而蔡英文政府既然要做年金改革,大刀揮向軍公教,又豈能獨漏公股行庫的13%?尤其是公股銀行獲利與績效都不如民營銀行,卻仍擁有13%的優惠,對其他行業階層明顯造成不平等待遇。
既然要改革,就該一視同仁,儘管公股銀行的13%不如軍公教的18%,但小特權也是特權,不能只改革軍公教,卻輕易放過公股行庫,這樣不符合公平正義,不是真正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