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產業,被許多國人認為是高科技創新與「工匠精神」的典範。然而,當擁有117年歷史的日本通信和計算機「巨頭」NEC,被聯想以1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90%的股份,我們不得不將其作為一個現象來重新審視,看看這一日本曾經的驕傲,如今還剩下什麼。

       

據NEC公司網站7月1日消息,在今年7月底之前,聯想將以約13億元人民幣(200億日元)收購日本NEC90%的股份。NEC表示,會把變賣股權的資金用於投資社會及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1970年,NEC開發日本第一顆人造衛星,2002年,研發當時世界最快的計算機

NEC即日本電氣株式會社,成立於1899年,曾1970年開發出日本第一顆人造衛星,1972年向全世界轉播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實況,2002年製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2012財年,NEC年利潤曾突破約71.3億元人民幣(1100億日元),但只是連續多年虧損過程中的曇花一現。

       

                                                                                                                      

NEC曾輝煌過,擁有許多當時我們覺得遙不可及的技術

在2011年,聯想開始收購NEC計算機事業,並與NEC成立了合資公司。根據當時的協議,聯想占合資公司51%的股權,到2018年,聯想將控股66.6%以上,目前看來,這一進程似乎加速了。

雖然NEC出售了自己大量的股權,但「聯想NEC控股公司」仍會向NEC提供一部分遞延股息股份作為交易的一部分。NEC雖然掌握了投票權,但實際上並沒有實際分紅的權利。出售股份后的NEC在未來依然擁有合資公司的33.4%投票權,而且在重大決策上擁有否決權。

有網友評論稱,聯想收購Think Pad和Moto后,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不知道NEC被收購後會如何?

       

                                                                                                                      

               

2011年,時任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和NEC全球總裁遠藤信博簽約

NEC已表示,會把變賣股權的資金用於投資社會及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或許,發生在NEC身上的這一幕,只是日本電子行業凋零季節中的一片秋葉。

       

                                                                                                          

秋葉原,日本著名電器街

有分析稱,電腦業務已經成為日本消費電子企業的包袱。此前,索尼公司已經將VAIO業務轉讓給了外部公司。不久前,日本媒體報道稱,東芝、富士通和獨立的VAIO三家公司將會合併個人電腦業務,但是這一合作沒有獲得成功。

據傳,在合併交易失敗后,富士通和東芝公司將會效仿索尼,賣掉自己的個人電腦業務。

實際上,日本消費電子企業集體陷入了困境中,各家公司紛紛展開了大規模的業務重組和大裁員,其中相對處於劣勢地位的智能手機業務、個人電腦業務被分拆或者變賣,日本電子公司開始關注能源、社會基礎設施、核電等前景更好的業務。

東芝、夏普同日內被收購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3月30日,日本「白色家電三巨頭」中的兩家,東芝和夏普分別被美的和鴻海收購。

3月30日下午,世界最大電子代工企業鴻海精密工業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召開記者會,宣布將以3890億日元(約224億元人民幣)取得夏普近三分之二的股權。

3月30日晚間,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經交易雙方協商一致,美的擬以自有資金約 537 億日元(約合34.8 億人民幣)收購東芝所持白色家電業務80.1%股權。

       

              
       

               

2015年5月14日,夏普首席執行官高橋興三宣布全球裁員10%,換取19億美元救助款

擁有百年歷史的夏普曾是獲利豐厚的高端電視機生產商,但由於經營更加靈活的亞洲對手大幅降價,其對液晶顯示器(LCD)的巨額投資未能獲得回報。自2012年以來其兩度被銀行救助,但仍未能成功扭轉虧損局面。

被收購前,夏普宣布,將2015財年營收預估下調9.3%至2.45萬億日元(約1588.5億元人民幣),預計營運虧損1700億日元(約110.2億元人民幣),夏普2014財年凈虧損2223億日元(約144.1億元人民幣)。

       

                       

2014年,東芝將閑置的無菌車間改造成無菌農場,種植蔬菜

擁有140多年歷史的東芝,同樣陷入困境,2016年3月發布財報披露,2015財年東芝整體虧損7191億日元(約466.2億元人民幣),刷新了日本非金融公司的虧損記錄,裁員1.4萬人也於事無補。當年,東芝還因財務造假被日本和美國分別處以高額罰金。

索尼,扭虧靠金融

另一巨頭索尼,同樣長年在盈虧線邊緣掙扎,自2008年至2014年間,其累計虧損達1.15萬億日元(約745.8億元人民幣)。但2015年、2016年的財報顯示,索尼連續兩年實現了盈利。與東芝等純實體企業不同,索尼的金融業務,貢獻了盈利的半壁江山。

索尼金融包括三項非常傳統的業務,索尼銀行、索尼保險和索尼人壽。其中,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索尼人壽。 

       

                       

               

東芝工作人員展示「轉行」成果

有分析稱,常年升值的日元和長達近三十年的通縮環境,對日本實體企業的傷害巨大。

       

                       

在索尼整體業務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索尼人壽的業務規模以約每年4%的速度增長。

然而,近年來的所謂「安倍經濟學」使這一情況雪上加霜。日元最近的升值或將抹掉日本央行過去三年多實施刺激政策的成果。

據日媒7月4日報道,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日本人對於安倍經濟學表示失望,認為必須修改該經濟政策。對於安倍積極推進的「修憲4黨」欲在7月的 參議院選舉中獲得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計劃,有36%的人希望看到這一結果,但是反對「修憲四黨」獲得超過三分之二議席的比例,達到41%。

華為已成日本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

據日本權威家電量販店數據調研機構BCN數據,早在2015年7月,華為在日本公開市場(無鎖市場)的佔有率就已達28.82%,位居第一。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日報道,2016年,中國華為技術將繼續在日本擴大智能手機業務。除了6月上市的售價為5.9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900 元)的旗艦機型「華為 P9」之外,還將向日本市場投放處於最低價位的產品。最早將於年內在日本發售約1萬日元(約人民幣650元)的低價位機型。

       

                       

               

華為日本社長王劍峰在某展會接受頒獎

華為最近將在日本國內開設首家銷售其自主產品的專賣店。4月已在東京銀座開設了日本國內首家受理智能手機維修的店鋪,今後還將進一步增加此類店鋪。力爭將2016年度日本國內相關業務規模增至上年度的2倍。

作為運營商強 主導的市場,日本各大運營商之間的SIM卡不能通用,日本政府近年來要求並實施所有手機無鎖化的政策。從2014年開始,華為以高技術、高性價比和高品質的競爭策略,逐步撬開了日本無鎖機型市場,並奪得頭把交椅。

       

                       

曾經叱詫風雲的索愛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