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東莞五年級小學生險遭綁架,孩子機智逃脫”的消息傳遍了朋友圈。記者從公安部門得到證實,該事件屬實        

網帖稱,3月7日下午放學後,東莞一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明(化名)在回家過程中,途經一車庫門口時,一名男子突然上前問小明要不要吃棒棒糖,小明拒絕後,男子立即將他從背後抱住,小明見狀大喊“救命”。        

男子見到孩子大喊大叫,佯裝家長對小明又打又罵:“你這個不孝子!你這個不孝子!”小明見無人理會,於是停止了叫喊。        

隨即,男子抱著孩子一直往前走,並繞到了一小區的後門。此時,小明見到一名男士路過,急中生計,大喊“爸爸”,而男子見狀,趕緊放下小明逃走了。        

記者向多名該校學生家長了解到,孩子的班主任已就此事在家長群里發布消息,提醒各位家長重視,學生放學要接送或結伴回家,教育孩子回家路上要加倍小心,並教授孩子一些有關綁架逃脫的方法和技巧。        

這位小學生的表現,大家普遍都打出了101分。100分給他的機智勇敢,1分給他的父母。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一定向他傳遞了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些        

1、教會孩子一些常識。讓孩子認識一些最基本的常識以及安全符號,例如“防止觸電”、“水深危險”等符號,以及靠右行走,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等基本常識,防止孩子因無知而遭到傷害。        

                       

2、教會孩子大聲呼救。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危險的時候要進行大聲呼救和逃跑,一方面可以嚇走壞人,二是可以引起周圍人的關注,避免危險和傷害。        

大聲呼救,在營造出圍觀氣氛後,也請堅定地指向個別的一兩個人,並明確地向對方呼救:“叔叔/阿姨,他是壞蛋!快打110!”,有機會,就向周圍的人證實自己的身份“我叫**,是**學校的學生”,增強求救的真實性。        

心理學根據案例統計分析,如果被公開綁架時呼救沒有指向性,那麼圍觀的人就認為有其他人會施救。而如果向特定的一兩個人求救,被指向的人在圍觀群眾的注視下會產生一種責任感,促使其采取實際行動。而特定的一兩個人最好是有特定身份,如穿著保安、收費員、城管等製服,會有效增強獲救的可能性。        

3、讓孩子記住父母姓名,聯系電話,以及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孩子在外不慎和父母走失時可以通過記住的這些基本信息方便警察和好心人來幫忙找到父母。        

                       

4、學會拒絕陌生人。獨自在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不吃不喝陌生人的食物和飲料,不坐陌生人的汽車,不和陌生人走,感覺不對大聲呼救。        

5拒絕陌生人觸摸。讓孩子們記住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防止孩子受到性侵害!        

                       

6、最好不要單獨外出和獨自到很偏僻或者荒涼的地方,去哪里需大人陪同或者家長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