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便時,用蹲的、還是坐的方法好?在內地,很多人自小就習慣用蹲的方法,有些在公眾地方,若找不到可以蹲的廁所,就寧願強忍回家再去;但在西方國家,卻對蹲廁的方法反感,在某些國家的公廁,甚至有告示提醒中國遊客不要蹲在馬桶上,一來把他們命中力低把糞便弄到通處都是,二來馬桶承受太大重量,隨時有爆裂風險。
▼外國對中國遊客的「如廁告示」
但究竟蹲廁與坐廁,那個方法較好?
據專家的講法,原來內地人最愛的蹲廁,反而是最衛生,最乎合人體生理結構。
先講衛生,由於馬桶的邊緣滿佈細菌,包括抗生素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諾如病毒、大腸桿菌等,理論上來講,人們甚至可以透過馬桶傳染到伊波拉病毒。
但當然,大部分的疾病都要透過接觸到陰道或肛門內壁,加上一定劑量,才會真正感染到病菌。
但人體生理結構方面,因人蹲著的時候,腹部壓力比坐着時大,有助暢通排便;而人在一般坐姿中,肛腸角大約是80°-90°,而蹲姿時,肛腸角可達到100°-110°,理論上,肛腸角越大,直腸越直,排便就越順暢。
亦有人建議可在廁時,在馬桶前放上一張矮椅子,拉大肛腸角,亦有同樣功效。
不過專家提醒,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蹲的方法不太合適,因為腹壓力太大,加上排便時用力,有可能令心血管出現閉塞。就算心血管正常,亦有可能因體位改變引致低血壓,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會跌倒引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