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生活忙碌,連做運動都趕過人。有運動學者指出,不少人運動後還要「趕下場」,往往有很多不良習慣,最常犯的三大忌:踢完波或跑步後不做緩和伸展動作,然後立即沖凍水涼,再與三五知己「隊啤」飲酒;尤其在上班族中常見的「周末戰士」,平日缺乏運動,周末才突然「爆seed」,再加上述三大忌,肌肉疲勞情況可持續三天,嚴重影響上班表現,愈做運動愈攰。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習慣使用康文署設施做運動的人,因場地限時,結果「好似打籃球咁,將時間用到最後一刻,被趕離場後就冇地方再做緩和動作,最後連拉筋都唔做。」他強調,運動後最少做三分鐘緩和動作,令心跳回復一般水平,並可放鬆肌肉,否則心臟未能適應身體的突然靜止,易增加猝死風險,「馬拉松跑手最易發生猝死就係停落嚟嘅頭五分鐘。」
雷雄德指出,不少人運動後「貪快」,愛沖凍水涼加速身體散熱,其實是很大謬誤。他解釋,凍水涼不但無助散熱,加上運動後人體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着涼,最佳散熱方法是使用攝氏四十至四十二度的熱水涼,反而有助加快體力復原。沐浴後半小時內,要進食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食物補充營養,他建議的最佳配搭是雞肉三文治加朱古力奶,份量可根據運動量調整。
雷雄德留意到不少人屬「周末戰士」,平日運動量極少,周末才有空行山或踢波,體力一般較差,「佢哋做完運動個人都散晒,郁都唔想郁,多數唔做緩和動作。」他指出,這些人會出現持續性肌肉疲勞,較易拉傷及扭傷。大多「周末戰士」習慣運動後與波友或隊友「直落」飲酒,酒精利尿,更加速水份流失,不利體力恢復,他建議運動後相隔兩小時才可飲酒。
春天天氣潮濕,雷提醒市民,濕度高會減慢人體散熱,汗水未能及時揮發,容易產生過熱現象,令身體提早疲倦,慎防中暑或熱衰竭。因此,春天做運動前後,應比平時做更多熱身及緩和動作。
運動後最佳五步曲
● Step 1:更換乾爽衣服及穿外套保暖
● Step 2:飲一至兩杯水
● Step 3:做最少三分鐘緩和動作
● Step 4:以熱水沐浴
● Step 5:吃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食物
太實用了,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