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同時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含有豐富的碘等礦物質元素。海帶含熱量低、蛋白質含量中等、礦物質豐富,研究發現,海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調節免疫、抗凝血、抗腫瘤、排鉛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種生物功能。但是,原來海帶不能亂吃!

           

1

防治甲狀腺腫

海帶含碘和碘化物,有防治缺碘性甲狀腺腫的作用

2

降壓

海帶氨酸及鉀鹽、鈣元素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壓;

3

降脂

海帶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和食物纖維,能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調順腸胃,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4

抑製腫瘤

熱水提取物對於體外的人體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對S180腫瘤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5

提高免疫力

海帶能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促進機體的細胞免疫,調節免疫力的食物還有很多,香菇就是其中之一;

           

6

降糖

海帶中含有60%的岩藻多糖,是極好的食物纖維,糖尿病患者食用後,能延緩胃排空和食物通過小腸的時間,如此,即使在胰島素分泌量減少的情況下,血糖含量也不會上升,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

7

利尿、消腫

海帶上常附著一層白霜似的白粉--甘露醇,它是一種貴重的藥用物質。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壓、利尿和消腫的作用,特別是小腿。

           

8

預防心腦血管病

海帶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EPA,能使血液的黏度降低,減少血管硬化。因此,常吃海帶能夠預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9

消除乳腺增生

海帶中大量的碘可以刺激垂體,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恢復卵巢的正常機能,糾正內分泌失調,消除乳腺增生的隱患;別以為隻有女性會乳腺增生,下圖就是男性的乳腺增生。

           

10

護髮

海帶中的碘極為豐富,它是體內合成甲狀腺素的主要原料,而頭髮的光澤就是由於體內甲狀腺素髮揮作用而形成的;

           

11

補鈣

海帶含有豐富的鈣,可防治人體缺鈣;

           

12

美容

海帶汁可以美容養顏,用海帶熬成的湯汁泡澡,可以潤澤肌膚,使皮膚清爽細滑,光潔美麗;

13

減肥

海帶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肥胖者的飽腹感,而且海帶脂肪含量非常低,熱量小,是肥胖者減肥的食物;

14

延緩衰老

海帶富含鈣元素與碘元素,有助於甲狀腺素合成。這兩種食物搭配,不僅能美容,還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海帶的食療方法:

1

海帶生麥            

干海帶40克,生小麥1000克,加水同煮,服湯液,一日分4~5次服完。

2

海帶醋            

適用於甲狀腺疾病患者

干海帶30克,洗凈,曬乾後碾成粉末。每日3克以布包好,放在米醋中浸泡,即成海帶醋。將此醋徐徐喝下,適用於甲狀腺腫大、甲狀腺腫瘤、淋巴腫瘤等症。

3

海帶木耳羹            

適用於腫瘤和心血管病患者

干海帶15克,黑木耳15克,瘦豬肉60克(切成細絲)。先將海帶及木耳用水洗淨髮透,切成細絲,與肉絲一起煮沸,加鹽、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即可食用。

此方適用於消化道腫瘤患者和高血脂症,還可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甲狀腺腫大。本方海帶攻堅消積,黑木耳活血化瘀,瘦豬肉滋陰補虛,對腫瘤病人是理想的葯膳。

4

海帶三絲            

適用於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

干海帶30克,黃花菜15克,筍絲20克。海帶浸泡後切成絲,與黃花菜、筍絲共煮。此方適用於糖尿病及肥胖症患者,可經常食用。

5

白糖拌海帶            

對老慢支管有明顯療效

海帶用水浸泡洗凈後,切成絲,放在杯中連續用開水浸泡3次,每次約30秒鐘,倒去水,加綿白糖拌食,早晚各吃一杯,連服一周,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有明顯療效。

6

海帶煮豆腐            

“長生不老的妙藥”

干海帶60克,水豆腐250克。海帶用水浸發後切成長條,與豆腐共煮,再加入油、鹽等調料即可。

日本盛行海帶與豆腐配吃,認為這是“長生不老的妙藥”。科學研究證實,日本某些高齡老人眼不花、背不駝、頭腦清晰,其原因之一是他們常以豆腐與海帶等海藻類食物合吃的結果。

海帶飲食的禁忌            

1、吃海帶後不要馬上喝茶(茶含鞣酸),也不要立刻吃酸澀的水果(酸澀水果含植物酸)。因為海帶中含有豐富的鐵,以上兩種食物都會阻礙體內鐵的吸收。

2、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帶,因海帶中碘的含量較豐富,會加重病情。

3、孕婦和乳母不要多吃海帶。這是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兒和嬰兒體內,引起甲狀腺功能障礙。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微信易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tw.aboluowang.com/2016/0126/68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