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餐店客製化程度極高,光是漢堡、蛋餅就有好幾種口味,不過如果挑錯食材恐怕健康亮紅燈!食安專家分享,早在10年前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就已經將1種食物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危險等級和菸草和石綿相同。可是將其當早餐吃下肚的民眾仍非常多。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畢業、長期介紹保健營養與食安知識的專欄作家《韋恩的食農生活》提問:「立法規定培根像香菸一樣加上致癌警語,你贊同嗎?」英國就有一群科學家提倡這麼做,因為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品」常添加「亞硝酸鹽」,幫助保持肉色鮮豔、增添風味並延長保存期限。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然而,亞硝酸鹽會在體內轉化成「能損害DNA的強力致癌物—亞硝胺 (nitrosamines) 」。韋恩表示越來越多研究證實:「亞硝胺會與DNA結合形成化學鍵,破壞基因結構,引發細胞錯誤分裂,最終可能導致腫瘤形成,尤其是在大腸。」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韋恩說明:「亞硝胺也會造成細胞內的氧化壓力,產生自由基等有害分子,進一步導致DNA受損。這種基因不穩定與氧化壓力的雙重效應,使癌細胞更容易生成與擴散。」還有專家估計,英國在過去十年因食用含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而引發的大腸癌病例高達5萬4千例,「部分研究甚至指出,女性每週食用加工肉類者,其罹患乳癌的風險也顯著提高。」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韋恩表示,歐盟也採取行動,調整法規要求減少加工肉中亞硝酸鹽的允許含量。反對者認為不加亞硝酸鹽等防腐劑可能會增加細菌汙染,但食品安全與科學專家反駁,現代冷藏及衛生條件完善,已能生產安全耐儲存的肉品,「歐洲已有大量不含亞硝酸鹽的火腿與培根上市數十年,並無任何食物中毒案例發生。」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不只歐洲,同樣的觀點也被日本腫瘤專家提出。根據《週刊女性PRIME》報導,日本癌症專科醫師、帝京大學福岡醫療技術學部的佐藤典宏博士也示警,早餐應避免吃加工肉類:「如果每天早上吃4片火腿或2、3根香腸,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會比不吃這些食物的人增加約2成。」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人體很神奇,其實只要願意為健康付出行動,就算年紀大了也有機會進步。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指出,大多數人早餐不是吃三明治就是麵包,這兩樣都是屬於高熱量的精緻澱粉食物,「吐司和麵包是用油去揉麵粉做出來的,越鬆軟好吃的麵包,油加越多,早餐要換吃別的,例如:水煮蛋、雞胸肉、花椰菜、地瓜等。」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錢政弘進一步說明,曾有位70多歲的老太太,半年前早餐停止吃三明治後,體重降了7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他好奇對方早餐吃了什麼,老太太解釋:「我是買大賣場的桂格燕麥當早餐,每天在家自己煮,像煮稀飯一樣煮燕麥,加上一點青菜和絞肉或是蛋,煮成像鹹粥。」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錢政弘提到,「含油澱粉」會造成脂肪肝,燕麥雖然也是澱粉,但屬於非精緻澱粉,接近天然植物原型,食用後血糖上升慢,不像白飯和麵包容易讓人發胖。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